“投資於人”必然“收穫於人”

43617人!在第5輪蘇州隊對陣揚州隊的比賽中,“蘇超”單場觀衆人數再創新高。開賽前,前兩輪搶票人數高達144萬,搶票時段內微信瀏覽量約達3億次。網友說得好,“43617人只是場館容量上限,遠不是球迷熱情的上限。”

數字背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蘇超”持續火爆,離不開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的故事”:踢球的人、看球的人,場上的人、場外的人。這些令人驚歎的數字和令人動容的故事,不僅讓我們看到“人民的足球、純粹的快樂”,也讓我們感受到,植根於人、服務於人、以人爲本,“蘇超”本身就是最好的“投資於人”的故事。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投資於人”,其本質是通過提升人的知識、技能、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性,開發人的內在潛能,從而促進經濟增長、社會進步。一言以蔽之,“投資於人”,就是投資未來、投向美好生活。江蘇不吝投入舉辦“蘇超”背後,正是基於8500萬江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嚮往,是“投資於人”的具象化表達。

國際經驗告訴我們,當羣衆基礎達到臨界水平時,自然會孕育出更成熟的體育文化。江蘇擁有36.37萬個體育場地,總面積達3.8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4.46平方米,位居全國第一。其中,江蘇共有足球場地11632個,在全國名列前茅。截至2024年底,江蘇共建成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00餘所。場館配套之外,足球文化、體育賽事、體育經濟等在各地政策文件中的優先級不斷提升,江蘇通過完善青訓體系、提升賽事專業度、優化球迷體驗,真正把資源投入到參與者身上。“蘇超”的出現,因時應勢、正當其時,有利於激發足球市場的內生動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投資於人”有利於提升人們的消費信心與消費預期,形成內需引領、消費拉動增長的新局面。“足球+”模式撬動全域消費效果顯著,單場賽事拉動周邊酒店入住率、餐飲和零售消費明顯提升,無不印證着體育消費的巨大潛力。除了文旅和消費,“蘇超”還帶動青訓機構的發展,促進體育場館的充分利用,推動體育傳媒創新……一次次刷新的上座數據,讓江蘇體育事業產業各個細分領域全面開花。

“蘇超”的撬動效應,不止於看得見的經濟效益,其長期價值也是深遠且難以估量的。羣衆對體育賽事的巨大需求,本質上是物質富足後精神追求的升級。當前,羣衆對體育的需求,不再滿足於被動觀看,而是渴望主動參與。“蘇超”的如火如荼,正是對這種需求的有力迴應。在發達國家,美國NBA與橄欖球聯賽的興起,德國足球產業的騰飛,與經濟發展軌跡不無關係。今天的中國,今天的江蘇,正站在同樣的歷史節點——羣衆對體育的熱情,既是社會發展階段的必然產物,更是推動發展升級的核心動力。

“投資於人”必然“收穫於人”。“蘇超”仍在繼續,入場紀錄可能還會被刷新。當數萬人在體育場裡同頻共振,城市因一場場比賽而活力迸發;當體育精神不再停留於口號,而是浸潤到城市肌理與國民品格……這或許就是“蘇超”帶給我們的啓迪:讓每個個體在主動參與中感知美好生活,讓每座城市迸發更強勁的生命力,這就是“投資於人”最好的回報。(韓宗峰、陳立民)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