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對象估值成謎、關聯方隱瞞身份,ST凱利關聯交易還有哪些“黑洞”?
用預測收入對投資的前董事長名下公司估值,卻被會計所認爲依據不足;原總經理的關聯公司,隱瞞真實身份向上市公司採購商品,也因毛利異常,而被會計所質疑。一場年報審計,掀開了ST凱利(300326.SZ)的多項關聯交易背後,可能存在的種種問題。
因關聯公司估值依據不足,隱瞞關聯方,ST凱利的2024財報被出具保留意見,內控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股票也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接近ST凱利董監高的知情人士張坤告訴第一財經,估值依據不足的被投企業主要是前董事長袁徵的關聯公司,在聘請評估機構過程並未經過監事會或董事會決議,最初評估方法也未獲會計所認可;後者則是前總經理王正民隱瞞個人關聯公司,這家公司與ST凱利已有多年交易,其中2022年度交易額和毛利率明顯異常,導致會計所質疑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或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況。
會計師事務所形成初步審計意見後,還發生了投訴一事。據張坤透露,針對會計所的投訴函並非公司行爲,是個別高管的私下行爲,時任董事會成員和高管並不知情,會計所也根據投訴要點進行了一一反駁。
在監事私下聘用評估機構、袁徵的關聯公司估值依據不足、王正民隱瞞關聯方、個別高管投訴會計所等亂象之下,ST凱利新任董事長、總經理和獨董“閃電”離職。這是否又將引發ST凱利新一輪管理層的爭奪戰,後續ST凱利的走向值得進一步觀察。
投資的原董事長關聯公司估值依據成謎
ST凱利2024財報被出具非標意見的一大原因,是被投資的關聯公司估值依據不充分。而這些投資對象,主要爲該公司前董事長袁徵名下公司。
張坤告訴記者,被審計機構認定估值不充分的關聯公司,主要包括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利格泰”)、上海逸動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逸動醫學”)、上海脊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脊光醫療”)。
根據天眼查,袁徵是逸動醫學董事;以及利格泰董事長、總經理、實際控制人,直接和間接持股比例合計35.88%;;脊光醫療由袁徵之子袁中翼持股40.83%,並擔任董事長職務。
那麼,會計師爲何認爲上述公司估值依據不足?
“一開始評估師採用上述公司提供的2025年度收入預測數作爲估值基礎,但卻不能提供充分的證據支撐該收入預測數據,會計師因此認爲估值依據不充分,並要求評估師共享相關公司的資料。”張坤稱,“評估師後來提供的資料,僅有利格泰、逸動醫學、脊光醫療的部分經銷協議,以及3家公司2025年1~3月的收入確認憑證,而且與評估底稿中預測的收入相差甚大。”
他透露,上述3家公司2025年1~3月的收入,分別爲640萬、113萬、410萬元,但評估底稿中預測的2025年收入卻分別高達分3.41億元、3257萬元、2860萬元。會計師據此認爲,相關依據難以支撐估值結論,因而未採納估值結果。最後,評估機構基於上述公司2024年實際收入、2025年一季度收入進行估值,會計師事務所則對ST凱利2024年財報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我們複覈了凱利泰聘請的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及相關資料,並對評估機構進行了訪談,我們認爲部分項目的評估方法及評估參數選取不夠恰當,但我們也無法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以對其期末公允價值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衆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下稱“衆華所”)稱。
根據ST凱利2024年報,截至當年12月底,該公司長期股權投資中,逸動醫學、脊光醫療的公允價值賬面餘額分別爲895.91萬元、275.96萬元,減值準備餘額分別爲4339.4萬元、2602.27萬元;利格泰同期的公允價值餘額也出現大幅縮水,僅爲6975.77萬元,而年初餘額達到1.5億元。
除了估值依據受到質疑,ST凱利聘請評估機構一事也引發爭議。張坤說,爲了解ST凱利對外股權投資的最新公允價值,檢查是否發生減值以及關聯交易的公允性,年審會計師要求聘請有證券評估資質的機構,對相關股權投資對象2024年12月31日的價值進行評估,但聘請評估機構的流程存在問題。
“一名監事會成員以監事會的名義,向董事會和高管發了一份郵件,說監事會確定了擬聘用的評估機構。爲此,時任董秘回覆郵件提醒,如果監事會履職,聘請相關中介機構,需要履行相關決議。但時任監事會主席直接回復拒絕履行相關流程。”張坤稱,此舉背後是袁徵指使爲之。
第一財經就此通過發微信和電話,向袁徵求證,但截至發稿均未獲得迴應。
前總經理關聯方隱瞞身份經銷產品毛利異常
除了上述已披露關聯交易,ST凱利前總經理王正民,也隱瞞了與其有關的關聯公司,從而導致上市公司內控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這家公司就是上海正佰芮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下稱“正佰芮”)。
張坤告訴記者,一開始,正佰芮並沒有出現在ST凱利提供的《關聯方覈查彙總表》中。後來,董事反饋可能存在未披露的疑似關聯方交易,經過會計師事務所施壓,ST凱利才承認正佰芮系該公司關聯方。
年報顯示,正佰芮爲該公司原總經理王正民近親屬控制的公司。根據天眼查信息,正佰芮法定代表人、唯一股東均爲鄭雯。
“鄭雯是王正民妻子的妹妹,關係比較隱蔽,難以直觀察覺,是因爲發現有些關聯公司共用通訊地址和聯繫人、聯繫方式,然後找王正民進行了確認。”張坤說,正佰芮與ST凱利已經做了好幾年生意。
第一財經查閱ST凱利前期年報,未能獲得與正佰芮有關的信息。2024年報顯示,2023年、2024年,ST凱利對正佰芮的銷售金額分別爲572.9萬元、477.42萬元。
據張坤透露,自2021年以來,ST凱利與正佰芮的交易金額均超過400萬元,其中2022年的交易金額最多,超過2600萬元。
衆華所也在審計意見專項說明中稱,2022年,ST凱利向正佰芮銷售商品金額爲2671.22萬元,且毛利率異常。“我們取得了正佰芮的部分 財務資料,但未能就該關聯交易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公允性獲取足夠的證據,我 們也無法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
張坤稱,根據會計師事務所反饋,ST凱利2022年度的主營業務收入綜合毛利率爲66%,骨水泥套裝整體毛利率爲26.9%,但與正佰芮有關的銷售毛利率僅6.08%,不僅明顯低於公司平均毛利水平,也明顯低於該公司與正佰芮其他年度的銷售毛利率,2021年、2023年、2024年,該公司對正佰芮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爲11.31%、35.62%、34.96%。
“在審計過程中,會計師曾提出疑問,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或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況,並希望公司能協調王正民、正佰芮及其高管人員,提供2022~2023年度的資金流水,以便執行覈查程序,但王正民並沒有提交相關銀行流水。”張坤說。
ST凱利與正佰芮關聯交易,存在異常的情況不止於此。據張坤透露,會計師複覈正佰芮等公司提供的資料後,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正佰芮的客戶,大部分都是經銷商而非終端醫院,正佰芮的供應商僅凱利泰一家,正佰芮的定位是什麼;凱利泰與正佰芮的經銷協議補充協議中約定,正佰芮的採購價格根據終端市場變化執行,即正佰芮基本不承擔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要求解釋合理性;2022~2023年,ST凱利已向冠龍公司、瀋陽凱利泰銷售骨水泥得情況下,卻又通過正佰芮對上述公司銷售骨水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針對上述情況是否屬實,第一財經電話聯繫王正民,但是未能接通。
不滿審計意見投訴會計所
會計師事務所對ST凱利形成初步的審計意見之後,該公司相關人士發函投訴了會計師事務所。
張坤說,投訴函以上市公司的名義發出,但是該公司時任董事會成員和高管,卻對這個投訴函不知情。覈查後才發現,是袁徵找人蓋公章將投訴函直接發給了會計所。會計所的反應也很快速,收到投訴函第二天便發了關於《投訴函》的說明,針對投訴點一一反駁。
第一財經瞭解到,《投訴函》中所稱的會計所失職行爲共有三項:一是審計程序缺失,導致該公司關聯方未被完整識別,後又於審計報告臨近定稿時,要求將應由會計師執行的關聯方覈查程序,交由公司及公司常年法律顧問執行,轉嫁法定審計義務;二是無依據否認專業評估意見,影響審計結論;三是拒絕溝通,未勤勉盡責,隨意修改審計結論。
對此,會計所進行了一一反駁。根據記者獲得的信息,針對《投訴函》第一點,會計所迴應稱,ST凱利管理層刻意隱瞞關聯方關係和交易的行爲,屬於性質惡劣的舞弊行徑;並且由於正佰芮的關聯關係隱蔽,作爲審計機構難以有效實施審計程序以全面識別所有關聯方。因此,該所要求上市公司全面梳理所有客戶和供應商的關聯關係,並從增加可信程度角度出發,要求律師出具法律意見。
就關聯公司的估值分歧來說,會計所在迴應中提到,在與評估師的整個溝通過程中,一直強調不對評估值的多少進行要求,只要求評估師應取得足夠的支持依據,在選取關鍵參數時儘量謹慎。而截至此回覆日評估師未再向他們提供其他資料,也沒有出具正式的估值報告。
會計所也不認同“拒絕溝通,未勤勉盡責,隨意修改審計結論”這一投訴。張坤說,會計所在回覆中,列出了每個時間點的溝通事宜,只是對一次沒有必要的溝通進行了拒絕,原因是“審計意見已經形成,沒有再做當面溝通的必要”。
張坤透露,會計師認爲,ST凱利個別高級管理人員企圖通過投訴的方式,向該所審計項目組施壓,以達到修改審計意見的目的。
對於上述情況,第一財經多次嘗試聯繫袁徵了解具體情況,但截至發稿未能獲得對方回覆。
袁徵是ST凱利的前董事長,他持股87.59%的上海欣誠意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欣誠意”),是ST凱利的第二大股東。截至4月20日,欣誠意、袁徵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ST凱利6.3779%的股份。
因爲爆發控制權、對賭回購爭端,今年3月19日,ST凱利召開股東大會改選董事會,袁徵落選,從而無緣董事長職位。欣誠意提名的4位董事當選,其中蔡仲曦、金詩強當選非獨立董事,張斌、狄朝平當選獨立董事。
這4名董事,與第一、第三大股東推選的3名董事(王衝、惠一微、朱丁敏),形成兩大對立陣營。
新任高管獨董“閃電”離職,公司前景未明
4月29日,ST凱利披露了管理層變動情況。但僅僅1天后,新任董事長、總經理和獨董,就集體宣告辭職。其餘董事和監事,均對關聯交易等議案提出反對意見。之前董事會兩大陣營對立的局面,發生了微妙變化。
根據公告,蔡仲曦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ST凱利董事長、董事職務,夏天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ST凱利總經理職務,張斌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獨立董事以及董事會相關委員職務,3人辭職後不再擔任該公司任何職務。
對於上述3位高管和獨董快速離職的原因,ST凱利董事王衝稱,“他們離職有着各自的理由,我們與他們大概交流下來,感覺因爲他們是袁徵推選出來的,多少要代表袁徵投票或者發表一些意見,在對公司有所瞭解後,尤其是近期公司發生的監事私下聘用評估機構、袁徵的關聯公司估值依據不足、王正民隱瞞關聯方、投訴會計所等事件,可能他們也意識到繼續爲袁徵發聲的風險比較大。”
在4月28日的董事會上,相關董事也對一些議案投出了反對票。其中,在審議2024年度總經理工作報告時,除了第一大股東、第三大股東推選的董事投出反對票外,張斌也投了反對票,認爲總經理報告中應體現造成非標審計意見的具體問題。董事狄朝平則投棄權票,理由是剛剛上任一個月左右,不能對前任總經理做完整評判。
董事會審議《追認2024年日常關聯交易超額部分及預計2025年日常關聯交易時,也出現了類似的投票結果。王衝、惠一微、朱丁敏三人,基於ST凱利目前的內控現狀以及暴露出來的關聯交易風險,投了反對票。張斌也投出反對票,理由是目前關聯方清單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無法確認,需要更多的整改工作才能確定,在這個基礎上上無法追認過往的關聯交易。狄朝平仍舊投棄權票。
監事會也對上述關聯交易的議案投出反對票,理由是目前關聯方清單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暫未確認,無法確認該議案內容。
王衝告訴記者,現有高管正在對公司進行日常管理,準備整改事宜,目前把相關的關聯交易都已經凍結了。
對於後續計劃,王衝稱,將選舉新任董事長、總經理和補選董事,“公司現有的管理層其實都還好,如果我們來管理這家公司,其實不想在管理層上有較大變動,希望維持人員、業務的穩定性,同時我們會幫助公司開拓一些新的業績增長點”。
(文中張坤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