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茬稻豐收了

8月18日,雖已入秋,依然燥熱。在六安市裕安區石板衝鄉趙灣村,再生稻稻田一片金黃,幾臺聯合收割機開足馬力,在稻浪中劃出一條條“浪花”。飽滿的稻穗被吞進收割機“肚”中,脫粒後的稻穀裝入路邊等待的卡車。

“這片田有1500多畝,種的全是再生稻。最近天氣晴好,咱們白天黑夜搶着收,不耽誤下一季再生稻的生長,今年還能再收一茬。”傳寶家庭農場負責人張傳寶告訴記者,爲了與時間賽跑,這幾天鄉里幫助他協調了多臺收割機。

張傳寶是石板衝鄉最早“吃螃蟹的人”,2022年就開始試種再生稻。因爲氣候和地理原因,當地種植小麥效益不高,張傳寶和很多人一樣,過去只種一季水稻,冬天田地就荒了下來。“幾年前知道有再生稻,一種兩收,成本低收益好,我就試着種了些。”張傳寶對記者說,兩季水稻畝均毛利能有2000餘元,比過去只種一季稻要高600多元。

“今年前期高溫乾旱,頭茬稻畝產約有700公斤,略低於預期。但再生稻最值錢的是二茬稻,只要加強田間管理,我相信二茬稻一定能豐收。”張傳寶信心滿滿地說。

田間地頭,同樣忙碌的還有石板衝鄉經濟發展和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的農技人員。爲確保收穫進度,鄉里組織技術骨幹深入一線,指導收割流程,嚴把農機安全生產關。

“我鄉的地理、氣候條件適合再生稻的生產,近年來我們多次外出取經,區農業部門技術人員也多次上門推廣再生稻技術,目前全鄉已經發展再生稻田2500餘畝,並將進一步推廣再生稻種植,既增加糧食產量,也提高農戶收入。”石板衝鄉經濟發展和農業農村服務中心負責人李鼕鼕說。

今年,裕安區種植再生稻總面積3.2萬餘畝,通過田間測產及大戶實割,全區再生稻頭茬稻平均畝產達630公斤,同比增長5%。

■ 本報通訊員 衛鑫 本報記者 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