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私募“加到滿倉” 搶抓逆週期配置良機
證券時報記者 沈寧
近日,在美國濫施關稅衝擊下,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動盪。面對市場波動,多家明星私募機構發佈了最新觀點,表示繼續看好中國市場。其中,百億私募進化論資產創始人王一平公開表示,“已經加到滿倉”。
重陽投資表示,從A股市場總體情況來看,特別是藍籌股的估值仍處在非常便宜的位置。中證全指的股息率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高於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考慮到回購註銷後總的股東回報比率更高。短期來看,美國的關稅政策會對全球經濟增速及企業盈利造成一定影響,但也爲逆週期佈局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企業提供了很好的配置機會。
對於近期市場的表現,頭部私募淡水泉投資認爲:“資本市場的回調,有情緒過度反應的因素,其本身並不可持續。”上週美國關稅政策靴子落地後,市場的定價模式從原來對單次事件衝擊的定價,轉爲了對未來連續不確定性事件的定價。對不確定性的擔憂致使市場情緒集中釋放,從而經歷了深度調整。未來,國內政策將如何進一步對衝美國關稅政策影響,也成爲了市場的關注重點。
“從常識出發回到第一性原理,關注不同類型企業未來會受到哪些具體影響更爲關鍵。”淡水泉認爲,“2018年貿易戰開始至今,很多中國企業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顯著增強。市場快速下跌過程中,一些被情緒錯殺的企業,反而呈現出更爲明顯的投資價值。”
紅籌投資認爲,資本市場大概率會通過快速的出清來完成對風險的定價,估計4月份A股和H股市場會有一個低開再逐步修復的過程。這一判斷基於以下幾點信心:一是相信中國能有效穩妥地應對關稅衝擊;二是將會採取足夠有效的措施,提高內需及非美外需,最終不影響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三是中國經濟將走上外循環和內循環並舉的道路,全面提升國內需求、擴大對外開放。
星石投資副總經理方磊表示,A股市場對現有關稅政策的反應已基本到位,估值快速壓縮,後續快速下跌的風險有所收斂。經過快速調整,部分寬基指數已回到2024年9月末的水平,股市估值也處於合理偏低狀態。展望未來,儘管全球基本面風險增加,但國內逆週期政策已有儲備,國內經濟的內生穩定性已經回升。橫向對比來看,中國仍具備政策優勢,後續對於投資而言,更重要的邏輯是“以內爲主”,在結構方面更應關注內需板塊超跌所帶來的機會。
靜瑞資本分析,全球經濟正處於深刻變革之中,此輪美國關稅政策影響深遠,可能重塑未來多年的產業分佈。中國既是全球工廠,又是擁有14億消費者的大市場,實際優勢極其巨大。對企業而言,要專注自身競爭優勢,並持續提供消費者願意買單的價值。當內資、外資發現中國仍是“全球確定性高地”時,資本自然會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