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IP仍在探索知識付費的新故事

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大V”馮唐在上海進行了一次線下演講,其商業課程的線下會也同步舉行。前來參會的學員很多,他們中的一些人原本就是馮唐的書粉,另一些人則是在抖音和視頻號刷到馮唐的視頻,繼而成爲了知識付費的擁躉。

作爲一個在抖音發展起來的頭部IP,馮唐的身份非常綜合——作家、做過戰略諮詢、有不同公司的管理經驗。這些經驗讓他在抖音積累了不少粉絲,輸出的視頻也開始走紅,吸引了大量對商業管理感興趣的人。

直到疫情之後,以馮唐爲核心IP的“成事不二堂”正式成立,至今已有兩年。據界面新聞了解,兩年時間內,“成事不二堂”年營收規模過億,付費用用達到60萬。今年,“成事不二堂”要在課程、電商方面進行更多嘗試。

事實上,馮唐此前已經在互聯網平臺創造了不錯的課程銷售成績,無論在抖音還是視頻號,都屬於頭部IP。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發力“獨立”的互聯網學堂值得玩味。

從火爆到降溫、再到逐漸復甦,知識付費的發展和內容平臺的崛起息息相關。艾瑞諮詢發佈的《2018年中國在線知識付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達2.92億人。緊接着,以羅振宇的“得到”爲代表的一批知識付費公司開始衝刺資本市場,但結果不盡如人意。

2019年之後,抖音這樣的短視頻平臺給知識付費平臺造成了衝擊,但同時又助推了知識類IP的生長。“成事不二堂”合夥人、總經理陳強在採訪中向界面新聞透露,早期馮唐把抖音“當成朋友圈發”,粉絲量大概只有20到30萬。但紅利期的抖音直接促成了IP的增長,目前,“成事不二堂”的付費用戶中,近70%的用戶來自於抖音,剩下的來自於其他平臺。

對於這類踩上了風口的頭部IP來說,知識付費的確還存在不少機會。陳強稱,2024年他們的付費用戶增速是前年的一倍以上。這樣的結果似乎和知識付費的遇冷並不契合。原因可能部分來自於平臺的變化,陳強分析稱,興趣電商和貨架電商產生的競爭,實際上給這類頭部IP提供了更多流量空間——無論是抖音還是視頻號,兩個平臺都起源於UGC(用戶生產內容),但發展到一定階段,都需要頭部IP的加持。

如今,知識付費又處於一個微妙的境地:在社交媒體持續實現用戶增長的紅利期已經過去,僅靠用戶對課程付費,也會給長期的業務帶來風險。老玩家都開始有所行動。例如在2023年,“樊登讀書”改名爲“帆書”,當時公司已經探索了一段時間新業務,改名之後,將服務拓展延伸到出版、圖書銷售、課程、訓練營等等。

因而和多數知識付費公司一樣,“成事不二堂”也想探索新模式。

除了已經成熟的課程內容,2024年下半年,“成事不二堂”推出“好物”業務,開拓電商模式。這一決定的邏輯跟馮唐IP的受衆畫像有關。據陳強透露,其用戶主要集中在超一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男女佔比各爲50%左右。可以理解爲,這部分人羣有不錯的消費能力,也願意爲種草帶貨買單。目前“成事好物”業務包含的產品數量不到10個,包括保溫杯、茶葉等等,已經開啓店鋪直播。但該業務有不小的目標——在2026年做到公司整體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多平臺發展也是“馮唐”們選擇的新方向。總體而言,陳強認爲知識付費仍然處於上升期,核心原因是抖音和視頻號成爲流量的放大器。

事實上,短視頻平臺如今也有流量增長放緩的困境,IP賬號的獲客成本逐漸變高。在各個平臺佈局不僅有助於分散風險,也是對未來的押注。 一位知識付費公司內容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表示,去年下半年開始,賬號在視頻號的營收增長明顯變快,公司也開始加大資源投入。他認爲,這些變化取決於內容平臺的商業決策,而知識付費公司一旦跟不上節奏,就很容易被市場淘汰。

但相比以往,知識付費行業面對的環境更加複雜。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AI興起後,很多付費課亂象引起強烈反響,網紅“李一舟”也被負面輿論纏身,甚至被平臺封禁。2024年,抖音發佈治理公告,內容指向虛假人設IP。這也讓知識付費行業受到不小影響。

除了內部的問題,用戶的付費意願更加直接地決定了行業的發展。陳強也承認,知識付費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屬於弱需求,阻礙新用戶加入的一個關鍵因素是認知水平門檻的存在。因而他們也選擇用AI數字人、直播、矩陣號經營等各種方式,做大營銷和拉新。而在平臺和IP相互作用的背景下,重新尋找新模式的知識付費仍有不少挑戰要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