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學環境堪憂!19校檢核全數不及格 林月琴籲國土署檢討
▲林月琴召開記者會。(圖/林月琴辦公室提供)
記者皮心瑀/臺北報導
開學在即,學童上學路上的安全卻讓人擔心,政府雖已投入近48億元進行改善,然而,最新的檢核結果顯示,19所學校的通學環境評估全數不及格,平均得分僅33.79分。,靖娟基金會聯同民進黨立委林月琴國會辦公室,於10日召開記者會,並與9個交通改革團體共同呼籲國土管理署,應正視校園周邊通學環境改善的實際成效,並提出三大呼籲,包括步行空間不中斷、加強照明與能見度、納入多元專業意見。
國土署自113年推動「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劃」,預計投入近48億元改善全臺320所校園周邊環境,迄今已完成209所學校的改善工程,累計經費達22億元。然而,靖娟基金會於113年12月針對六都學校進行抽樣檢測,並聯合多個交通改革團體,對19所已完工學校的通學環境進行評估,檢核標準涵蓋「視線清晰度」、「行進安全性」及「行人友善程度」,結果顯示所有學校均未達及格標準,平均得分僅33.79分。其中,臺南日新國小僅獲得16分,臺中瑞穗國小20分,新北重慶國小22分,反映出校園周邊環境改善仍有諸多不足。
檢核報告指出,學童通學環境存在四大問題,包括人行道不足、視線受阻、車道過寬、標誌與設置不完善。林月琴表示,自113年政府啓動4年400億元的校園周邊改善計劃以來,自己多次強調應參考人本交通手冊與相關指引,確保改善工程真正提升行人安全。然而,民間調查結果顯示,許多完工項目未能達到最低安全標準。因此,她呼籲國土署檢討計劃執行狀況,重新調整審查標準,並明確列出改善項目,以確保資源有效運用。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則指出,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但兒童交通事故仍頻繁發生。根據道安平臺數據,113年1至11月已有1,233名兒童因行人交通事故受傷,凸顯通學安全的迫切性。她建議從基礎道路設計着手,包括縮減車道、增加行人空間與照明、外推行人道及增設減速設施,以提升學童行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