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國際標準制定提高參與全球治理能力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偉倫 萬靜

3月29日,作爲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唯一以標準化爲主題的平行論壇,標準化與科技創新發展論壇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辦。論壇通過聚焦“新興技術科技創新與標準化實踐”、發佈兩項突破性成果、揭曉第四屆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等,爲全球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中國實踐樣本。

與會嘉賓表示,中國是國際標準的重要參與者和重要貢獻者,中國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標準規則和制度體系,國際標準採用比例超過85%,中國企業積極參加合格評定、國際互認,爲塑造全球化市場作出重要貢獻。通過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進一步提高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推動全球綠色技術的合作與共享。

全球立法構建綠色貿易新規則

“我們將大力實施標準國際化躍升工程,積極推進關鍵和新興技術領域,重點貿易領域的國際標準制定。”論壇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鄧志勇表示,我國將出臺穩步擴大標準制度型開放的若干措施,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保障外資企業在標準制定方面的國民待遇,不斷深化標準的國際合作,實現標準相融相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此次論壇特邀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秘書長塞爾吉奧·穆希卡(Sergio Mujica)、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副秘書長吉爾·託內(Gilles Thonet),圍繞國際標準推動新興技術協同發展這一主題,遠程視頻作主旨演講。“2024年,聯合國未來峰會通過《全球數字契約》,標誌着數字技術與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邁出了歷史性步伐,這項契約凸顯了標準組織間深化合作的緊迫需求。”塞爾吉奧·穆希卡認爲,要實現共同願景,合作至關重要,唯有構建夥伴關係,方能實現標準體系的協調統一,這是確保數字時代互聯互通、安全可靠、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當前全球綠色低碳轉型在加速推進,國際貿易規則重塑、技術競爭加劇,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加快推動產品碳足跡標準的體系建設,構建新的綠色貿易規則。”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第36屆主席舒印彪介紹,2023年歐盟立法通過碳邊境調節機制,2026年1月起將正式對鋼鐵、水泥、肥料等六類產品徵收碳關稅,未來可能擴大範圍;2023年《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正式生效,對進入歐盟的電池產品在碳足跡聲明、電池回收率、盡職調查、回收材料佔比和電池護照等多方面作出規定,“我國產品碳足跡覈算標準數據庫和檢測認證能力正在加快建設,我們要積極參與碳足跡覈算體系、標準、規制、技術方面的工作”。

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2025年3月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對外發布《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通用實施規則(試行)》和中國產品碳足跡標識,成爲我國首個系統性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文件,標誌着構建全國統一的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工作取得關鍵突破。

深化標準公開共享機制創新

標準公開是標準實施的重要環節,是社會獲取標準的重要途徑,市場監管總局近年來不斷深化標準公開共享機制創新,積極推進標準公開工作。論壇上,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創新司司長肖寒發佈了標準公開階段性成果:3萬餘項未採用國際標準的國家標準免費下載,有效滿足社會各界對獲取標準、實施標準的迫切需求;標準公開平臺功能升級完善,提高查詢下載國家標準的便捷性;增加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公開地址鏈接,推進在統一平臺公開國家標準工作進程;推動全部地方標準在“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公開,實現在線可閱讀、實時可下載。

與此同時,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在京全國標委會與北京市重點產業企業對接成果。“全國標委會承擔單位有666個設在北京,佔比達50%,累計制定國家標準27246項,佔比60%,數量均爲全國第一。”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高念東表示,該局近年來充分發揮首都標準化資源優勢,完善激勵引導政策,聚焦“標準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組織開展了多層次對接交流活動,取得了積極成效。

據介紹,在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推動下,2024年起,北京市每半年組織在京全國標委會與重點產業企業開展綜合對接活動;每季度召開若干次專場對接活動;不定期由部門聯合、市區聯合組織專題對接,取得了系列成果。在標準創制方面,2024年以來北京市在自動駕駛、生物醫藥等領域提出135個立項建議,成功立項國家標準76個、完成發佈40項。在標準化組織培育方面,新增156位北京市重點企業代表成爲全國標委會委員。在機制建設方面,北京市形成“一個指引、兩個清單”的工作模式,185家重點企業與45家全國標委會建立了常態化對接機制。

本次論壇上,全國信標委人工智能分委會與小米、國創中心等6家企業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

促進質量管理創新

近年來,北京市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深入實施質量強國戰略,連續四年獲得中央質量督察考覈A級,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消費品質量合格率連續7年居全國首位,6條產業鏈入選全國百個質量強鏈重點項目,2家市政府質量管理獎獲獎企業納入全國首批“質量強國領軍企業培育庫”。

論壇期間,第四屆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評選結果揭曉,旨在推廣科學的質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帶動更多企業和社會組織重視質量、追求卓越。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榮獲第四屆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遨博(北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榮獲第四屆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提名獎。未來,北京市將持續開展市政府質量管理獎評選,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等爲核心的質量競爭新優勢,打造有影響力的國內國際知名品牌,努力爲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塑強質量支撐。

標準作爲全球經貿合作和技術交流的通用語言,影響着全球80%的貿易和投資。據介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作出了一系列部署,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致力於更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北京市副市長孫碩表示,北京將面向高精尖產業,將加強制定和實施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標準,並將深化和世界各國的交流,加強標準的互認合作,標準信息互換和先進標準的轉化應用,協同推進標準化的國際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