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經後還出血 小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的早期症狀常被誤認爲更年期,馨生醫療體系院長蘇俊源(右)提醒,50歲以上婦女若陰道異常出血、腹部不適,應立即就醫評估。(蘇俊源提供/王家瑜臺北傳真)
(太陽星提供)
一名54歲婦女因月經量明顯增加、經期不規律,且伴隨腹痛,檢查診斷爲子宮內膜癌。醫師指出,類似情況在中高齡女性並不少見,若出現異常出血或不適,應儘早就醫並接受篩檢。
馨生醫療體系院長蘇俊源表示,子宮內膜癌是婦科常見癌症之一,隨着年齡增長,罹患風險逐漸升高,且發展速度快,但早期症狀並不明顯,若忽略警訊,恐延誤治療時機。50歲以上患者較爲常見,但30、40歲女性也存在風險,應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以利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子宮內膜癌的早期症狀常被誤認爲更年期不適,導致許多婦女忽略,特別是50歲以上婦女若出現異常出血、經期改變或腹部不適,應立即就醫評估,及早發現潛在病變,避免延誤治療。
蘇俊源指出,婦女常見的三大婦科癌症包括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子宮頸癌主要靠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及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發現;子宮內膜癌則以停經後不正常陰道出血爲重要警訊;卵巢癌症狀不明顯,篩檢較困難,但定期婦科超音波及血液檢查可作爲預防手段。
傳統子宮頸抹片檢查能有效偵測子宮頸病變,但對子宮內膜癌的偵測能力有限,因此,除了例行的抹片檢查外,婦女應同步關注子宮內膜健康,尤其是肥胖、糖尿病、家族病史等具有高風險因子的婦女,更應積極接受子宮內膜癌篩檢。近年子宮內膜癌的非侵入性檢測越發成熟,相較傳統侵入性檢查,能夠降低患者的不適及風險。
蘇俊源建議,所有女性無論是否有症狀,都應將定期婦科檢查納入健康管理計劃,並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積極預防婦科癌症發生,守護自己與家人的未來。
(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