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逃過川普封殺!旅美教授揭最大目的:雙方精心編排

川普政府與中國大陸已達成協議,允許TikTok在美國繼續經營,結束了從川普總統第一任期以來的爭議。(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外媒最新報導,川普政府與大陸已達成協議,允許TikTok在美國繼續經營,有可能結束了從川普總統第一任期以來的爭議。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更表示,川普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預計在週五通話,確認協議內容。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16日分析,真正值得關注的不是這份協議本身,而是川習會能否如期登場,以及之後雙方是否會針對更大的「大交易」展開談判。

翁履中16日在臉書上表示,有知情人士指出,北京這回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彈性。過去中國大陸始終不願鬆口,因爲TikTok的核心演算法早已列入出口管制清單,但如今選擇讓步,主要是爲了替川普即將到訪中國大陸、舉行「川習會」鋪路。不過,中方也同時對美國晶片巨頭輝達啓動反壟斷調查,試圖營造談判平衡,以避免被視爲「對美低頭」。

對川普而言,這更像一場戲劇性的翻轉。他在第一任期強硬主張禁用TikTok,如今卻成爲平臺的「最大擁護者」,甚至自稱是TikTok上的「大明星」。共和黨內部分強硬派批評,這無異於把國安當成政治籌碼,但川普深知,保住TikTok意味着保住與年輕選民的連結。

翁履中認爲,這個框架協議本質上並不是爲了TikTok本身,而是爲川習會鋪路。美中在其他更棘手的議題關稅、芬太尼、農產品都尚未突破,卻先挑出最具象徵與宣傳效果的TikTok來當「破冰橋段」,顯示雙方都在精心編排這場戲。

北京需要展現「我們不是退讓,而是在下棋」的姿態;川普則從「禁抖」轉向「救抖」,展現政治現實:TikTok影響力太大,不如透過「管制」來降低風險,同時收割年輕族羣選票。

「說到底,這是一場各取所需的劇本,目的是既能對內有交代,又能在對外談判裡保住面子。」翁履中指出,真正值得關注的不是這份協議本身,而是川習會能否如期登場,以及之後雙方是否會針對更大的「大交易」展開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