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研究所等級」研究 明德高中洪筠媜奪冠

爲鼓勵學生運用衛星影像圖資關注在地議題,國家太空中心(TASA)主辦的「2025年衛星影像圖資應用小論文競賽」昨(18)日於彰化師範大學舉行決賽,來自全臺18所高中職的團隊同場較勁,展現遙測技術在地理研究與環境議題上的多元應用。最終由新北市立明德高中學生洪筠媜以《應用多時期影像分析卡努颱風對霧社水庫淤積變化之影響》奪下第一名。

新北市立明德高中洪筠媜同學奪下第一名。 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高中生展現研究所等級實力

本屆競賽共有18校投稿,經初選後12組進入決賽,最終11組完成簡報。比賽規範每組由1至3位學生組成、1至2位老師指導,決賽以10分鐘簡報與5分鐘答詢進行評比。評審團成員包含TASA衛星資料處理組組長張立雨、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張智安、臺灣地理資訊學會秘書長黃智遠等。

評審團代表張智安指出,今年前三名作品靈活運用多種衛星資料,並進行長時間序列分析,不再只是「看圖說故事」,而是建立完整的事件時間軸,甚至善用AI工具輔助,展現出「研究所等級」的資料處理與分析能力。他強調,學生不僅展現專業技術,更能結合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人文關懷,具有深遠價值。

得獎作品凸顯創新應用

前三名作品主題橫跨水資源、都市發展及土地利用:第一名:新北市明德高中洪筠媜,《應用多時期影像分析卡努颱風對霧社水庫淤積變化之影響》,透過遙測影像與水位站資料結合,將水庫淤積由平面轉化爲立體資訊,具高度實用性。第二名:臺中一中許喬鈞、符博荏、鄭家程,《熱島效應的綠色轉機:利用遙測技術探討土地利用對熱島效應的影響—以臺中市南屯區爲例》。

第三名:國立溪湖高中施雅馨、鄭迎辰,《運用福衛五號衛星分析彰化縣芳苑地區土地覆蓋變遷情形》。參賽作品題材廣泛,包含都市發展與環境變遷、生態監測、災害防治、產業衝擊等,所使用的影像來源除福衛五號外,亦涵蓋Sentinel、Landsat、NOAA-20及NASA Terra等,顯示學生已能靈活結合國內外資源,進行跨尺度研究。

鼓勵學生從研究走向應用

TASA太空教育辦公室總監鄭琮生表示,「衛星影像圖資應用小論文競賽」自2011年首度舉辦,至今邁入第12屆。今年起取消僅限使用福衛五號影像的規定,鼓勵學生主動尋找開放資源,使研究更貼近實際需求。他期許學生能從資料處理走向應用分析,進一步提出解決方案。

國土測繪中心主任鄭彩堂則指出,衛星影像是國家底圖的重要資源,學生透過競賽熟悉資料應用,不僅能拓展研究視野,更能培養未來解決環境與社會問題的能力。

2025年衛星影像圖資應用小論文競賽11組參加決賽隊伍。 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福衛八號年底升空 提升監測能力

TASA也宣佈,除現役光學遙測衛星福衛五號外,臺灣首個自制光學遙測衛星星系「福衛八號」首顆衛星,將於今年第四季搭乘SpaceX Transporter 15任務發射。福衛八號具備1米原始解析度,經後處理可提升至0.7米,並新增紅邊(Red Edge)波段,能更精準監測植被生長。未來福衛五號與二號的影像資料已上架國科會資料市集,供國內產學研免費使用,將持續支持土地利用、農林規劃、環境監控與災害評估等研究。

此次競賽不僅展現高中生對臺灣地理環境的敏銳觀察,也凸顯遙測技術在教育推廣與永續發展中的重要角色。隨着福衛八號即將升空,未來學生與研究人員將有更多高品質影像資源,持續爲臺灣環境監測與國際合作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