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舒適圈學習…但堅守能力圈!帶著本事去冒險不代表亂闖
成長不是逼自己離開舒適圈,而是找到屬於自己的「能力圈」去深耕。懂自己擅長什麼、願意學習什麼,纔是巴菲特口中的真正投資──讓自己變成最有價值的資產。路透
在能力圈內行動 在舒適圈外學習
近幾年大家對於舒適圈的概念都比較熟悉了,它源於「舒適區」的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諾爾.提奇(Noel Tichy)提出。提奇將學習和改變分爲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見下圖)。
對一個人來說,如果一直學習對自己沒有難度的知識,或者經常做得心應手的事情,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停止成長,這就是處於舒適區的狀態。
而最理想的狀態是處於學習區,學習具有適當挑戰性的內容,略有壓力,讓自己的精力和行爲達到最佳狀態。一段時間後,學習區便會慢慢變爲舒適區,人也隨之成長。隨着舒適區的不斷增大,一部分因超出自己能力範圍過多,而引起心理不適的恐慌區,也會慢慢變成學習區。如此反覆,你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你的價值也就越來越高。
認識能力圈
巴菲特曾說過,自己的成功之道是在能力圈內行動,在舒適圈外學習。所謂能力圈,就是一個人透過不懈的努力和學習,建立起來的真實能力範圍。
我認識一個長輩,她在10年前開始購買房產進行投資。她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有效:只買住家社區附近的房子。因爲她熟悉周邊的環境,也熟悉這周邊的房價水準和房型。而且,因爲一直在附近看房子,有很多人賣房時會繞開仲介,直接來問她。由於對投資物件非常熟悉和了解,一套房子可以賣多少錢,她看過一次之後就大致清楚了。
她幫其他人賣房認識了很多朋友,並以此爲契機,擴展了自己的新業務────租房。由於她已經在附近買了七、八套房產,裝修和維護都有熟悉的工程行,所以她出租的房子價格會相對便宜。面對房客,她可以給出七、八種不同的選擇。她的房客基本上都是熟人介紹,空屋率也比較低。
在職場上,熟知自己的能力圈,即使遇到超出能力圈的事情,也能迎刃而解。
曉敏是一位行銷總監,個人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很強,但是她有一個弱點:對數字永遠不敏感,經常在計算上出錯。她也意識到這點並且告訴我,她上大學填科系時,就看哪個科系不用學數學,後來選了法語系,從此開始了她的自由人生。不論是做商務推廣還是做品牌,只要能找到專業的人去做預算,其餘她都能做得有聲有色。
所以,你不必十項全能,只要認識自己的能力圈邊界並且不斷深耕,一定會發揮自己的價值。
事實上,跨科學思維教會我們學習更多的核心知識,但這並不意味着你可以無限的跨學科,各領域的知識都去學,而是要和能力圈結合起來,找到自己最擅長的區域。例如巴菲特,他投資時從來不碰互聯網科技股,他坦言,因爲自己不懂。
他篩選投資物件的方法是:圍繞你能夠真正瞭解的企業畫一個圈,然後再衡量這些企業的價值高低、管理優劣以及可能出現的風險大小,最後排除那些不合格的企業。而對於能力圈以外的公司,無論別人怎麼看好都不予理會,哪怕錯過再多的賺錢機會也不後悔。
跳出舒適圈 堅守能力圈
瞭解舒適圈和能力圈的區別後,該如何去做呢?一定要記住這一點:實踐。巴菲特的能力圈是經過長期實踐得出來的,要想找到自己的能力圈,就要去嘗試。學以致用時,就會明白自己是身在舒適圈還是能力圈。
我在讀MBA的兩年中,最有學習動力和成效的階段,是我在讀書時開始嘗試創業的日子。到了真正行動的時候,才發現書上那些倒背如流的公司戰略、行銷規畫大部分都是紙上談兵,根本無法爲我所用。而我遇到的問題,例如怎麼說服客戶簽單、怎麼說服有經驗的培訓師以低價來上課、怎麼做行銷和推廣、怎麼找到目標客戶,這些教授統統都沒有教過。這些問題到底屬於舒適圈內還是能力圈,只有透過自身實踐,邊做邊學,才能發掘自己的邊界。
所以,即便你對自己大學的科系不感興趣,即便心儀的行業和自己所學並不一致,這些都不是問題。你要做的就是不斷實踐,找出自己擅長的部分,並把這個部分圈起來,成爲你能力圈的組成部分。然後再對這個部分傾心研究,成爲佼佼者。把自己當作資產經營,便會擁有越來越高的價值,爲你帶來終身現金流。
不給自己的人生設限
其實對於這一章,我最開始想跟讀者朋友們聊聊自己的大學志願。例如填志願選什麼樣的科系最有前途、或者「錢」途?如果科系選錯了怎麼辦?科系自己不喜
歡怎麼辦?但後來我發現,聚焦在大學科系本身就狹隘了,因爲學習這件事遠遠不只讀大學,就讀的科系也不足以決定你的事業方向和人生。
我們公司在2018年完成4億2,000萬元的A輪融資(按:若剛起步的小公司或團隊資金不足想對外融資,一般順序爲天使投資→A輪融資→B輪融資→C輪融資等),記得當時投資人和我們溝通的過程中,有一點對我們很認可,他們說:「你們公司很多重要職務的員工,都不是專業科班出身,這一點很好。」一個國家經濟是不是發達、社會是否繁榮,就是看階層有沒有自由流動的可能,而一個企業是不是有朝氣和未來,就看能不能挖掘出人才的潛質,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
大是文化《90%的人對前途迷茫: 用「錢」的角度給你人生答案,超過400萬人付費學習的課程》,作者:水湄物語
企業的朝氣和未來是我們自己要努力去爭取的,但是用人上的不拘一格,我們確實做到了:我們負責營運的同事,學的是火車相關專業;負責內容的同事,學的是飛機制造;負責業務的同事,學的是外語;負責行銷的同事,學的是電腦軟體工程;而他們的老闆我,學的是紡織......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學到的知識從來不是限制,真正限制我們的是學習能力和學習意願。世界在變化,每天都有新的知識,每天都需要我們去給自己歸零,然後重新出發。
在我看來,一個人最寶貴的特質就在於:不會自我設限,總是勇於學習、勇於嘗試、勇於改變。世間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成爲富人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項能力,一項可以不斷讓自己創造現金流的能力。學習和投資一樣,需要你保持這項能力並且把自己活成資產,這樣無論你是什麼科系,都是無價的。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90%的人對前途迷茫: 用「錢」的角度給你人生答案,超過400萬人付費學習的課程》,作者:水湄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