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在嘴裡 涼在心底 從枝仔冰到雪糕的夏日吃冰回憶

從「枝仔冰」、刨冰到現在高價的冰棒、雪糕及進口的冰淇淋專賣店,冰品的種類更多、品質更好,價格也更高。而在臺北除了有本地業者製造的冰品外,國外知名的冰淇淋也紛紛進駐百貨公司美食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1994/08/16 洪克紀攝影)

炎熱的夏天,每年這個時間,冰品市場也打得火熱,因爲吃冰消暑正是酷熱天氣中的一大樂事。但是,站在今日回顧在60、70到90年代,每個時代背景之下,人們愛吃的冰都各有不同。

隨着市場經營規模改變,超商、大賣場一家家開幕,大家的消費習慣逐漸改變,吃冰不再需要等待「ㄅㄚㄅㄨ ㄅㄚㄅㄨ」的喇叭聲。因爲,現在生活中的傳統冰品漸漸少見,60年代路邊常見的賣冰攤販,不管是「枝仔冰」、「刨冰」或「雞蛋冰」,反而要到傳統市場、夜市或老街裡纔看得見,變成一種傳統生活的象徵。

而在90年代,引進國外冰品、國內業者也開發多種口味,賣場的冰櫃各式各樣的冰品讓人看得眼花撩亂,有不敗的傳統口味,如:紅豆冰、芋頭冰、花生冰,也有充滿熱帶風情的水果味,有鳳梨冰、西瓜冰等。還記得西瓜冰特別製成了切片西瓜的造型,上面的籽是巧克力,看起來像真的西瓜一樣,邊看邊吃,眼睛和嘴巴一起享受。

除此之外,從1994年冰品賣場的照片,還可以發現許多特殊口味的冰棒,像是到現在依舊人氣很旺的情人果冰棒,當時一上市就造成轟動,深得消費者的心。但是,也有些冰品默默的在消失,如大受小孩歡迎的布丁口味、口感像刨冰的蘇打汽水冰棒,經時間與市場商品的迭變,如今也變成不太好找的夏日味道。而你是不是還記得哪支冰棒是童年嘗過的味道呢?

從「枝仔冰」、刨冰到現在高價的冰棒、雪糕及進口的冰淇淋專賣店,冰品的種類更多、品質更好,價格也更高。而在臺北除了有本地業者製造的冰品外,國外知名的冰淇淋也紛紛進駐百貨公司美食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1994/08/16 洪克紀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