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看珠海⑥丨從“修天路”到創新場景,珠海如何織就低空新版圖?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彭敏靜 珠海報道
從國家發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經濟發展司,到城市積極佈局、資本競相涌入低空經濟賽道,我國發展低空經濟的政策日益有力,路線愈發清晰,動力更加充足。
“想致富,先修路”正在低空經濟行業內引發共識。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留意到,“修天路”絕非單純的基礎設施建設,而是通過制度創新、技術革命、空間重構等,推動生產要素從二維平面向三維空間躍遷的戰略選擇。
去年11月有消息稱,中央空管委將在合肥、杭州、深圳、蘇州、成都、重慶這六個城市開展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試點,並對600米以下空域授權部分地方政府進行管理。
在六城先行先試的情況下,珠海應如何解鎖三維交通密碼,打造“空中高速公路”?
珠海發展低空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空域資源豐富、區位條件優越、產業基礎紮實、市場需求旺盛。
4月1日,珠海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翌在珠海市低空經濟產業聯盟理事會暨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透露,未來珠海應加快推進低空飛行網絡與數字化監管平臺建設,爲產業規模化提供基礎支撐。同時,聚焦無人機研發製造核心環節,向上遊延伸關鍵零部件技術攻關,向下遊拓展物流配送、智慧巡檢等場景應用,推動全鏈條協同發展。
“三維交通”基建新範式
小型無人機、電動飛機、低空保障、自動空中交通管理等一系列的創新性航空技術,正構建面向三維立體空間的低空智能交通系統。
“低空經濟正處於從技術突破向產業化落地的關鍵階段。儘管規模化應用仍需突破空域管理、基礎設施配套等瓶頸,但其產業鏈延伸潛力與市場前景已清晰可見。”張翌說。
深圳作爲全國低空佈局領先的城市,曾提出低空基建“四張網”:設施網主要包含物理起降點、充電設施等;空聯網主要包含通信、導航、監視、氣象等硬件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負責低空信息感知、傳輸和處理等功能;航路網主要包含3D地圖、空域管理軟件等軟件的基礎設施;服務網主要是協調多方的綜合管理系統。
去年11月深圳提出,接下來將新增建設5G-A基站超8000個,重點加強對600米以下低空網絡覆蓋,逐步形成以5G-A網絡爲主、衛星網絡和民航專網爲輔的“空—天—地—海”融合通信網絡體系,全方位支撐低空經濟創新應用場景落地。
廣東海鷗飛行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顏軍表示,低空飛行高度通常在1千米以下,飛行場景極其複雜,需要根據城市地形、建築高度、地表特徵、約束區域等三維要素信息進行實時動態調整,低空飛行復雜多變,面臨着更多的挑戰。此外,低空飛行需要構建基礎設施,需要“空中高速公路”,低空飛行與智慧城市結合,構建智能化的低空飛行管控服務系統。
珠海是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城市之一,爲珠海堅持制度創新、先行先試,探索通航運營管理機制、低空空域創新管理提供政策空間。
藍天實驗室空域管理研發中心副主任韓恆剛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低空經濟的核心在於低空空域的開發與管理。藍天實驗室正在制定低空空域的“四張網”規則,包括航路網、低空智聯網、基礎設施網和服務網。“低空智聯網是核心,涵蓋通信網、導航網、偵測網、氣象網和算力網。目前,我們已與珠海的多家企業展開合作。”
在顏軍看來,地方政府發展低空經濟必須要堅持“應用爲王、政府爲主、技術爲底”。具體而言,需要建設統一的智能融合基礎設施,由政府主導、行業參與,確保安全、智能、有效、綠色的發展路徑,從而支撐“異構、高密度、高頻次、高複雜性”的低空飛行,帶動規模化的低空經濟發展。
打造“低空+”創新場景
低空經濟具有“多領域、跨行業、全鏈條”的特點,發展性價比高、創新拉力強,被視爲一種“綜合性經濟形態”,蘊含着巨大的經濟價值。
在基礎設施建設、在高可靠低成本飛行器製造運營基本準備就緒的情況下,下一步的重點是探索“進城載人,跨界融合”的發展方向,逐步在城市地區開展載人飛行服務,並實現低空飛行活動與其他航空活動的融合。
顏軍表示,我國低空物流、低空農技、空巡綜治、空中覽景、醫療急救、低空出行、機場空防、空域監管、應急救援、低空消防這十大特種典型場景已經初具規模,這些場景的應用也讓人們生活更加靈活快捷、生產方式更加高質高效、社會治理方式更加安全可靠。
在這一時代浪潮下,珠海正憑藉區位優勢和政策紅利,加速構建低空經濟新興產業集羣,全力打造“天空之城”。
推動出臺低空交通建設管理條例,實施低空經濟12條政策措施,在全國率先上線低空空域協調及運營服務平臺,全球首條跨海跨城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航線公開首飛,開通珠海至深圳、唐家港至海島等低空航線24條,順利完成珠港澳無人機跨境飛行測試,舉辦低空經濟、無人系統系列賽事活動……珠海“天空之城”建設加速成型,更以“珠海模式”持續創新催生跨界融合新生態、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從大灣區低空特快專線的開通,到“低空+消費”“低空+旅遊”“低空+服務”等新模式的推出,珠海不斷拓展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拓寬低空經濟產業的商業化實踐。
韓恆剛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現階段,珠海以蓮州機場爲試點,探索複雜空域中的管理規則。未來計劃逐步向周邊空域擴展,確保在安全優先的前提下,推動低空經濟的合理佈局和有序發展。未來,藍天實驗室計劃在珠海開闢跨海物流和跨境物流的實驗場景。
“儘管空域管理的核心通常從空曠區域開始,但最終需要擴展到人口密集的城市區域。”韓恆剛表示,珠海的空域複雜性不僅帶來了挑戰,也凸顯了建立規則體制和體系的必要性。珠海發展低空經濟的優勢在於其擁有立法權。
值得關注的是,《珠海經濟特區低空交通建設管理條例》還特設“合作區特別規定”專章,明確無人駕駛航空器作爲運輸工具經“一線”“二線”進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相關規範,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全域規劃建設海陸空全空間智能無人體系,加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與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相關部門合作。
張翌表示,接下來,珠海應結合海洋經濟、文旅會展等本地優勢產業,探索海島物流、低空觀光等特色業態,培育差異化競爭力。此外,依託粵港澳大灣區樞紐地位,深化珠澳跨境低空經濟試點合作,力爭打造全國低空經濟產業化高地,爲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