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軒:五大金融機構股權劃轉 旨在優化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結構
本報記者 郭婧婷 北京報道
近日,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業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五家金融機構,紛紛發佈公告表示,控股股東將變更爲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匯金”)。
消息一出,引來多方關注,記者就股權劃轉的政策背景、股權劃轉對三大AMC經營影響以及同設立平準基金關聯等話題,專訪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
以下爲專訪原文:
《中國經營報》:在你看來,爲何財政部、交易所持有的金融機構股權,劃給了中央匯金?此次股權劃轉的政策背景是什麼?此次股權劃轉對金融市場信心和穩定的意義是什麼?
田軒:財政部、交易所等持有的金融機構股權劃給中央匯金,主要是出於落實2023年“兩會”期間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優化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結構的考慮。通過將股權集中到中央匯金,可以更好地進行國有資本的專業化管理和運營,有利於提升國有金融資本的配置效率和風險防控能力。
政策背景是落實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部署,對國有資本管理進一步優化和調整,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強化金融監管體系,並推動金融機構的市場化運作。
此次股權劃轉,將中央匯金作爲金融股權的統一管理平臺,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增強市場信心;中央匯金的資金規模和資源整合能力大幅提升,將爲金融機構提供更加專業的戰略指導和支持,增強金融機構的市場競爭力,同時爲市場提供更多強有力的支持,進一步增強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
《中國經營報》:股權劃轉對三大AMC的日常經營和業務發展以及歷史性債務有何影響?
田軒:股權劃轉後,三大AMC將獲得更穩定的資金支持和戰略指導,有助於優化業務結構,提升經營效率,逐步化解歷史性債務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增強市場競爭力,進一步鞏固其在金融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日常經營方面,通過股權劃轉,將三大AMC納入中央匯金的統一管理之下,將獲得更爲市場化的投資和運營管理支持,有助於實現資源整合和協同效應,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業務發展方面,依託中央匯金的強大背景,三大AMC將在不良資產處置、資產管理、金融服務等領域拓展市場空間,與更多金融機構開展合作,深化業務創新能力。
歷史性債務處理上,中央匯金的資金注入和專業指導,有助於三大AMC更加專注於主業,制定更有效的債務化解方案,降低風險,保障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
《中國經營報》: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了要穩股市,有市場分析人士解讀,證金劃給中央匯金,下一步救市更便利,對此你如何看?
田軒:證金劃給中央匯金,的確有助於中央匯金更加便利地響應市場變化,採取一系列措施來穩定股市,如適時進行市場操作和資金支持等。
但是,本質上,此次劃轉的主要目的並非救市,而是爲了優化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增強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而且,證金劃給中央匯金後,其救市行爲仍將遵循市場化原則,並受到相關監管機構的監督和約束,簡單地將證金劃給中央匯金與救市更便利直接聯繫起來並不準確。
此外,我們還應看到,此次劃轉對市場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並非單純地進行救市,而是通過優化資本結構,遵循市場化原則進行管理和運作,增強金融機構的內在動力,提升市場整體運行效率。同時,強化監管,增強市場透明度和公信力,確保金融機構合規經營,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中國經營報》:坊間也有傳言,這意味着爲中國版“平準基金”做準備,你如何看待此次股權劃轉與平準基金設立之間的關係?在你看來平準基金設立的必要性是什麼?從國際經驗來看,有哪些制度設計可供參考?
田軒:從此次股權化轉的政策意圖和主要目的來看,五家金融機構控股股東變更爲“中央匯金”的股權劃轉,並非直接爲設立平準基金做準備,但爲未來平準基金等政策工具的可能推出提供了基礎。
平準基金旨在穩定市場,防止過度波動,其設立有助於增強市場信心。必要性在於,平準基金的設立可以向市場傳遞積極的政策信號,並豐富市場調節手段,平抑市場波動;可以通過對藍籌龍頭股以及ETF的低買高賣,爲市場注入流動性支持,提高市場活躍度;短期內通過平準基金的介入,進行市場干預,保障穩定的市場環境,可以爲市場贏得一個自調節的緩衝期,給予市場充足的時間進行自我調整和修復,逐步恢復市場內在平衡。長期來看,平準基金的存在有助於構建更爲健全的市場機制,增強市場韌性和抗風險能力,並調整市場資金的流向,促進經濟發展。
美國、日本等國的平準基金制度經驗,在明確資金來源、運作機制和退出策略等方面,可爲我國提供有益的借鑑。組織體系方面,平準基金一般由政府主導,主管機構爲政府部門,運行主體往往會成立一個專門的基金管理委員會來負責,進行市場化運營。平準基金的規模應該根據市值情況、波動情況及調控需求進行設定,較爲靈活。
根據國際經驗,平準基金規模一般約爲股市總市值的2%至6%,資金來源可以是多元化的,包括財政撥款、國有資本的注入(如發行特別國債、部分外匯資金等)以及金融機構通過向央行借入低息貸款用於平準基金等多種方式。
介入時機方面,平準基金往往在股市出現嚴重暴跌時入場干預,出資順序一般是先金融機構,危機加深時央行、財政再行介入。具體操作時,平準基金需要在市場低迷時買入金融工具(通常是藍籌股和ETF),市場過熱時賣出,通過雙向操作的方式穩定市場。平準基金的退出方式主要是直接減持或發行指數基金,退出節奏較慢,時間一般在5年以上,以避免對市場造成過大的衝擊。此外,過程中要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做好信息披露,確保基金的運作透明、公正,並注意運用組合投資策略等,維護投資者信心,防範市場風險。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