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輪出手!小米旗下瀚星創投投了一家固態電池公司
《科創板日報》5月21日訊(記者 陳美)在小米3nm芯片正式發佈之際,小米旗下創投公司——瀚星創投出手了。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近日,合肥因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因勢新材料)發生工商變更,新增瀚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強邦新材(001279)以及合肥市包河區科創種子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爲股東,註冊資本由100萬人民幣增至約111.67萬人民幣。
記者瞭解到,瀚星創投作爲小米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主要負責小米集團的戰略投資和財務投資。
對於這筆投資,有知情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瀚星創投出手的這家公司是一家“固態電池”企業。目前固態電池正成爲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方向,由此在該技術領域,小米也火力全開。
瀚星創投出手固態電池公司,後者成立不到半年
財聯社創投通數據顯示,因勢新材料成立於2024年12月,於近日完成天使輪融資。從時間上看,這筆融資距離該公司成立還不到半年。
成立僅半年,因勢新材料因何能得到瀚星創投的青睞?《科創板日報》記者從知情人士獲悉,這源於該公司爲一家固態電池企業。
“公司創始人王曉龍是一位新材料領域的資深專家,一直在該領域研究。目前,因勢新材料已有一項技術專利在手。”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9日,因勢新材料與燕山大學完成一項技術成果轉化,因勢新材料從發明人張隆、張志霞手中受讓該發明專利。技術成果轉化文件顯示,該專利爲一種基於氧摻雜的硫化物固體電解質及其製備方法。
一位鋰電池產業鏈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固態電池成爲市場焦點,但目前實現小批量量產的仍以半固態電池爲主。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作爲技術路線之一,是發展方向之一。特別是近期寧德時代明確表示看好硫化物固態電池技術路線,華爲也申請硫化物固態電池專利,讓市場關注度從氧化物向硫化物路線過渡。”該位產業鏈人士說道,但在技術攻克上,無機固體電解質中的硫化物固體電解質對空氣較爲敏感,對正極和金屬鋰的電化學穩定性差。因此需要通過技術優化,實現製備工藝簡單化、高可重複性的性能特徵。
在固態電池領域,小米早已佈局。財聯社創投通數據顯示,小米系已投資了多家與固態電池相關的企業,包括衛藍新能源、贛鋒鋰電、法恩萊特、天目先導等。這些公司中,衛藍新能源已在2024年爲蔚來提供的150kWh半固態電池包,同時衛藍新能源還與華友鈷業、恩捷股份、當升科技、容百科技等多家企業合作,共同推進固態電池技術的產業化。
可以看到,除了技術層面的持續投入,小米在固態電池領域的佈局已延伸至產業生態層面。此次投資因勢新材料,不僅是技術協同的選擇,也與合肥的產業生態密切相關。
爲何是合肥?
除了小米系基金的押注,《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因勢新材料的股東中還有合肥市包河區科創種子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股權穿透顯示,該基金實控人爲合肥市包河區科創種子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比例99.9001%,後者背靠濱湖金投集團,是合肥市包河區人民政府授權、包河區國資委出資的國有獨資企業。
在這筆天使輪投資前,合肥市包河區科創種子基金還出手了多個天使輪項目,包括清瓷科技、易聯立通、開序飛航、佧森航空、Synaire新奈等。
一位瞭解合肥產業發展的投資人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由於蔚來汽車、京東方的落地,在產業上合肥具有製造業基因,對應的在固態電池領域,合肥的佈局也比較領先。“國軒高科、安科瑞等多家合肥市內企業,均在固態電池技術方面發力。同時,在產業鏈也逐漸完善,涵蓋了從材料研發到電池生產等領域。”
《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到,作爲行業頭部之一的國軒高科,2024年就在合肥發佈了全固態電池“金石電池”,能量密度達350Wh/kg;華彩(合肥)新能源科技在完成了數千萬天使輪融資後,也落地了固態電池電解質產線建設;5月,寧德時代合肥工廠首批5GWh全固態電池產線,更是正式投產……
上述投資人表示,從歷史來看,以往能源領域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跑出一批行業巨頭。例如,比亞迪憑藉磷酸鐵鋰電池技術在市場中嶄露頭角,而寧德時代則在三元鋰電池時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能夠率先在下一輪電池技術變革中佔據優勢的企業,將有望在新能源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而固態電池是下一個“寶藏”。
從技術性能的角度來看,可靠性和耐用性是評估一項技術是否具有廣泛應用潛力的重要指標。固態電池技術在這方面展現出了潛力與優勢:
一是,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能夠輕鬆達到500Wh/kg,這一數值幾乎是特斯拉當前電池技術的近2倍。
二是,固態電池的體積僅爲傳統鋰電池的一半,這意味着在相同的體積或重量限制下,固態電池能夠提供更長的續航里程,輕鬆實現1000公里的續航能力。
第三,固態電池在安全性方面也有着根本性的提升,能夠有效避免傳統鋰電池內部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而且,固態電池的使用壽命可長達20年,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對於電池產品可靠性和耐用性的期望。
不過,儘管固態電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展現出優勢,但其商業化仍需突破成本與供應鏈瓶頸。
“正如業內所言,從‘技術臨界點’到‘業績爆點’,不僅需要技術迭代,更依賴於產業鏈協同與規模效應的形成。當下,高成本與原材料供應鏈的不完善,是固態電池發展的痛點。”該位投資人最後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