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時評丨AI時代,以“真”折射新疆的氣象萬千

(原標題:天山時評丨AI時代,以“真”折射新疆的氣象萬千)

張蓓

開幕式上,機器人一路小跑上臺與大家打招呼,庫爾班·吐魯木大叔通過AI技術親切地與後人跨時空“對話”;在系列活動中,哈密瓜種質研發智能調控平臺揭曉哈密瓜爲何這樣甜的秘密,大力挖掘“AI+”特色應用場景的討論格外熱烈。2025年新疆網絡文明大會展現出新疆主動擁抱前沿數字科技,着力建設網絡文明,以“互聯網+”思維匯聚發展智慧的積極姿態。

數字技術的革新浪潮澎湃向前,“AI時代”滾滾而來。從“鉛與火”到“光與電”,再從“數與網”到“雲與端”,百年來信息傳播技術不斷髮展,這一切深刻改變着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更深層影響着人們的精神世界。在“AI時代”,我們要面對的不僅是信息爆炸、網絡信息技術迅速更新迭代,更有信息真假難辨、人工智能代替真人互動的巨大挑戰。如何把網絡空間塑造成凝心聚力、引領社會風尚的清朗空間,如何建設網絡文明,構建共有的網絡精神家園已成爲重要時代課題。

對於新疆而言,這一課題還意味着更深層次的探尋:突破地域關注維度,用更爲喜聞樂見的方式重構邊疆敘事;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掌握話語主動,回擊國際上涉疆不實輿論。此次網絡文明大會的召開,無論是邀請百餘名國內知名專家、互聯網企業代表,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展開交流,還是邀請智庫專家前來調研,爲科學編制“十五五”新疆網信規劃提供智力支持,又或者邀請中央和地方媒體、中外網絡名人深入各地州市體驗採風,感知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都旨在課題研討中集思廣益,在歸納總結中創新實踐。

“當千萬普通人成爲敘事主體,真實便擁有了穿透人心的力量”“真實大於炫技,視頻裡鄰居們的日常,比任何精緻劇本更具生命力”“哪裡是我掌握了流量密碼?是新疆人民的善良爲視頻‘充值’了熱度”……在此次網絡文明大會的系列活動中,網絡名人們金句不斷,這些創作心得仔細讀來,相同相通之處可以高度概括爲一個“真”字。當我們在“AI時代”探討網絡文明建設,更打動人心、更能引發共鳴的,仍是發生在天山南北那些真實、平凡而又閃亮的瞬間。

今天的新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經濟發展動能強勁,各民族大團結持續鞏固,各族羣衆生活幸福美好,展現出更爲開放自信的姿態,新疆這片熱土上正在發生的真實故事層出不窮,各民族兄弟姐妹的真誠胸懷坦然向五湖四海敞開。如果說AI技術爲互聯網加上了一個變化神奇的鏡頭,那麼新疆寫下一個“真”字,反映出的必會是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的氣象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