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接收站累積衝擊未評估?環境部:個案審查無強制力

環境部長彭啓明(見圖)17日出席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 ,會前受訪。(趙雙傑攝)

國民黨立委廖偉翔指出,我國天然氣接收站密度恐達全球第一,卻未進行能源政策的政策環評,只有個案審查,不評估接收站累積造成的環境衝擊,質疑經濟部鴕鳥心態、環境部不管是行政怠惰。(廖偉翔辦公室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民進黨政府大力推動以氣換煤,已規畫在臺灣西部建置7座天然氣接收站,立委指出,我國天然氣接收站密度恐達全球第一,卻未進行能源政策的政策環評,只有個案審查,不評估接收站累積造成的環境衝擊,質疑經濟部鴕鳥心態、環境部不管是行政怠惰。環境部則迴應,依法政策環評要由經濟部提出。

立法院社會及衛生環境委員會17日邀請環境部長彭啓明、衛福部等多單位針對「氣象變異致國內空品惡化,精進預報與跨部會應變作爲」。

國民黨立委廖偉翔指出,政府規畫在臺灣西部海岸建置7座天然氣接收站,包括臺中二接正在擴建、新增臺中五接則在環評初審階段,換言之,約460公里的西部海岸平均每65公里多就有1座天然氣接收站,臺中就佔了2座。

他批評,政府從未依照「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第三條」進行能源政策的政策環評,僅以個案方式審查,完全未評估各接收站累積性的環境衝擊,如何確保7座接收站不會對西部沿海生態系,例如白海豚、珊瑚礁區等,造成不可逆的破壞?

廖偉翔舉例,臺電擬在臺中港外廓堤興建五接,臺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已提出白海豚誤闖港區致死案例,顯示既有基隆四接、臺中港擴建與五接的疊加效應可能超出生態承載力。

他呼籲環境部將全臺接收站與儲氣場納入「累積性環評報告」與「總量管制方案」,別讓臺灣海岸淪爲天然氣接收站競逐場,或讓西部海岸成能源犧牲帶。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煤轉氣是既定政策,能源政策若有政策環評,讓社會有共識當然歡迎,但依法須由經濟部向環境部提出,環境部不能直接提起,且政策環評着重事前溝通,對個案沒有強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