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銀行的“煙火氣”:紮根市井,書寫金融服務的溫暖答卷

——從2024年報看一家城商行的民生擔當

近日,天津銀行交出了一份營收167.1億元、淨利潤38.3億元的年報,營收與淨利潤同比微增1.5%和1.6%。在利率下行、淨息差收窄的行業背景下,這份看似“波瀾不驚”的成績單,卻蘊藏着一家城商行與城市共呼吸、與百姓共冷暖的“煙火氣”。 1100萬聲“天津銀行收款”,從支持小微企業到服務老年羣體,從助力綠色發展到融入社區文化,天津銀行以金融的溫度,織就了一張覆蓋城市毛細血管的服務網絡,這不僅是數據的跳動,更是天津銀行與城市共生共長的生動註腳。

普惠金融:小微商戶的“及時雨”

在天津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智慧商戶通”的標識——這是天津銀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截至2024年末,該行“智慧商戶通”合作商戶達139.73萬戶,“天行用唄”累計爲47.14萬小微商戶提供信貸支持,發放純信用貸款406.70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達419.89億元,同比增長12.71%。一位經營煎餅餜子攤的店主說:“以前貸款難,現在手機上點幾下,當天就能到賬。”這種“接地氣”的服務,讓金融不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街頭巷尾的生機。

天津銀行的普惠觸角還延伸至農村。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56.99億元,同比增長22.72%,支持了薊州區的有機農場、寧河區的稻米加工廠等項目。年報中提到的“智慧信用通·市民貸”累計爲37.15萬消費者提供136.66億元消費貸款,覆蓋裝修、教育等日常需求,讓金融真正成爲普通人改善生活的工具。

綠色與科技:守護城市的藍天與未來

“煙火氣”不僅是市井的熱鬧,更是可持續發展的底色。天津銀行將綠色金融與科技金融納入“五篇大文章”,2024年綠色貸款餘額344.06億元,同比增長41.3%;綠色融資租賃餘額38.19億元,增速高達89.06%,累計減少碳排放79.2萬噸。在濱海新區,一家新能源企業通過綠色貸款完成了光伏電站建設,年發電量可滿足2萬戶家庭用電。

科技金融方面,科技創新企業貸款餘額160.51億元,同比增長21.64%,並落地全國首單知識產權資產支持商業票據。天津銀行通過設立科創基金、構建“股債貸基”綜合服務體系,助力本地科技企業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一位生物醫藥企業負責人感慨:“技術研發需要長期投入,銀行的資金支持讓我們敢放手一搏。”

社區融入:從馬拉松到戲劇節的“金融+”

2024年天津馬拉松的賽道上,天津銀行的標誌格外醒目。通過冠名支持馬拉松、戲劇節等活動,該行構建了“運動金融”“文化金融”生態,近10萬人參與其中,兩項目零售客戶AUM(資產管理規模)達78億元。一位參賽者表示:“沒想到銀行還能這麼‘潮’,既提供賽事服務,又推薦適合跑者的理財計劃。”

在社區層面,“智慧通”場景覆蓋醫療、教育等十大領域,新增場景獲客40.73萬戶,場景貸款餘額200.46億元,較年初增長143.8%。南開區某社區通過“智慧通”接入線上問診和繳費服務,老年居民足不出戶即可完成醫保結算。這種“金融+生活”的模式,讓銀行服務滲透到日常的每個角落。

適老服務:守護“銀髮族”的金融尊嚴

在老齡化加劇的天津,天津銀行100%網點通過適老認證,示範網點佔比超40%,適老儲蓄規模達986.67億元,同比增長26.3%。河西區一家網點內,放大鏡、輪椅、血壓儀一應俱全,櫃員用方言耐心指導老人操作智能設備。一位80歲的儲戶說:“在這裡辦業務,就像回家一樣。”

產品設計上,該行推出涵蓋儲蓄、理財、保險的“養老套餐”,並針對老年詐騙高發問題,開展反詐宣傳講座。

對公業務:撐起城市發展的“鋼筋鐵骨”

煙火氣的背後,離不開城市經濟的堅實骨架。2024年,天津銀行對公貸款餘額3339.91億元,同比增長21.9%,其中重點產業鏈貸款增長59.69%,航運物流企業貸款增速達129%。在天津港,一家物流企業憑藉該行的“航運通”產品,完成了船舶租賃和航線拓展;在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數十家科創企業通過定製化信貸方案實現技術轉化。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銀行還積極參與城市更新,累計投放資產盤活領域信貸資金超390億元,支持老舊小區改造、產業園區升級等項目。這種“既見高樓,也護舊巷”的平衡,讓城市發展更具人文溫度。

智慧天行:煙火氣中的金融哲學

天津銀行的年報,不僅是一份財務報告,更是一部城市民生的微觀史。它用數據證明:金融的終極價值,不在於規模的膨脹,而在於對每一個個體需求的迴應。從街邊小店到科技園區,從老年羣體到綠色產業,天津銀行以“智慧天行”爲願景,將自身成長與城市命運緊密相連。

正如董事長於建忠所言:“銀行不應只是資金的搬運工,更應是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在利率市場化與數字化轉型的雙重挑戰下,這家紮根津門的城商行,正以“煙火氣”爲底色,書寫着一份有溫度的時代答卷。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