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推廣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與培養領域探索新成果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徐德明)“我們所處的時代不是農耕時代的悠悠歲月,而是智能時代的一日千里。要讓創新像呼吸一樣自然,創新要成爲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的方式。”近日,傑出津門校長、天津一中校長楊靜武在以“創新驅動,慧育未來”爲主題的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實踐展上向全國同行分享自己的教育主張和學校拔尖創新人才探索經驗成果。
據瞭解,作爲第85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同期活動之一,此次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實踐展由天津市教委主辦,天津市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天津一中承辦。來自全國各中學校長、教師代表400人及天津各中學的校長和幹部教師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創新人才早期發現與培養的前沿路徑。
“本次活動不僅是天津一中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展示,更是我市基礎教育在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領域積極探索的生動體現。”天津市教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近年來天津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主要做法:一是面向人人,推出中小學創新能力培養項目,注重校內與校外、科學與人文相結合,努力提升每個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創新人格,爲學生打下堅實基礎;二是面向部分,開展“青少年科創計劃”,每年遴選100名優秀中學生,實行雙導師制,深入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開展爲期一年的實踐、研究與探索;三是面向學科,遴選32個拔尖創新人才領航學科基地,聚焦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科技及跨學科等,重點提供豐富多樣的優質課程;四是面向部分學校,在市教委直屬的5所學校(天津一中、南開中學、耀華中學、新華中學和實驗中學)推行創新人才培養班,開設適合學生需要的課程,營造民主寬鬆的學習環境,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與評價。
在主題發言中,楊靜武以《創新人才培養的思與行》爲題毫無保留地分享了天津一中在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方面的實踐經驗與深入思考。他表示,“從學生髮展的視角看,興趣比天賦更重要。高中階段進行創新人才培養,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保護興趣、發展興趣,並將興趣轉化爲志向。要以激發保護髮展學生興趣爲課程建設起點,以形成學生的志趣作爲大中貫通的終點。”
如何識別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的創造性?其表現是什麼?在備受矚目的主題報告環節,首都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心理學院教授師保國帶來了題爲《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心理學研究與啓示》的精彩報告。師保國強調,拔尖創新人才的關鍵特徵是具有創新能力,也即具有創造性或創造力。這包括創造性的個人,也就是冒險性、好奇心、想象力、挑戰性;創造性的過程,更多的是一種思維過程、認知過程,分爲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驗證期;創造性的產品,兼具新穎與價值性或適當性;創造性的環境,可以安全地表達非常規想法的環境、氛圍。
此外,本次活動還精心籌備了14門高中課程和一門大學先修課程,共計24節課,全方位展示了天津一中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
作者: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