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婭代表:優化拔尖創新人才識別、培養及選拔機制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趙巖 唐琪)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但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學校黨委書記劉希婭在調研中發現,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對什麼是拔尖創新人才缺乏正確認識;二是單一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有待完善;三是拔尖創新人才評價機制不健全。

針對以上問題,劉希婭建議:

一是加強宣傳引導,凝聚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共識。建議教育部聯合宣傳部門加強對拔尖創新人才內涵的宣傳,向社會各界傳遞拔尖創新人才的科學概念;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面向中小學教師,加強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專項培訓;同時強化督查問責,重點關注違規掐尖、超前超綱學習、將競賽成績作爲升學考查指標等突出問題。

二是加強專業研究,完善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要改變集中培養模式。建議教育部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文件,構建以隨班就讀爲主、創新項目走班爲輔的“大竈加小竈”模式,滿足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特殊需求;加快推進科學素養培育“沃土計劃”。建議教育部加快提升科學教師隊伍水平,以實驗教學、實踐教學爲突破口,提高教學質量,開發新型數字教育資源,建立跨學科的科學教育課程體系;構建促進學生創新素養髮展的學習生態。從優化學習場域、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方面着力,幫助學生保持熱愛、興趣、好奇心等。

三是深化評價改革,優化拔尖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建議“沃土計劃”“脫穎計劃”“強基計劃”等均不與學科競賽掛鉤關聯;建立有利於識別拔尖創新人才的機制;研究制定拔尖創新人才在各學段、各學科或領域的評價標準,爲拔尖創新人才評價奠定基礎。

作者:趙巖 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