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通風口 發黴積灰 北捷逾1年未清理

臺北捷運忠孝復興站、忠孝新生站等轉乘站天花板、通風口不僅灰塵厚重、板材泛黑還嚴重發黴。圖爲忠孝復興站。(臺北市議員王欣儀研究室提供/邱芊臺北傳真)

臺北捷運平均日運量超過200萬人次,北市議員指出,忠孝復興、忠孝新生等人潮洶涌轉乘站天花板、通風口及燈具嚴重發黴積灰,文湖線自民國85年營運至今,面臨設備、號誌老化問題需重置,但重置最快要等到118年,還有議員發現臺北捷運Go App以行銷綁架公共利益,辦活動資格只限會員乘客。北捷迴應,月底前會完成年度清潔,同時強化驗收機制,另已邀專家檢查文湖線提出7項改善建議,以加強系統營運韌性,未來活動將提供部分獎項給非會員。

議員王欣儀接獲民衆檢舉,許多轉乘站天花板、通風口板材大面積泛黑、灰塵嚴重堆積結塊,甚至發黴,燈具金屬框也佈滿灰塵,經查根本不符北捷每2個月清潔1次位置較低天花板與通風口清潔標準。

她指出,部分較高的天花板與通風口區域屬於需搭鷹架1年清潔1次,但上次清潔驗收是去年10月,今年要到11月25、26日才實施,已超過1年未清。

議員陳宥丞發現,北捷近3年24次故障中,文湖線佔13次,有次大規模長時間故障影響7000多人。他質疑,文湖線自85年開始營運,面臨設備老化、號誌壽命等問題陸續需要重置,但最快重置的列車卻要等到118年,恐怕緩不濟急。

此外,議員侯漢廷指出,北捷108年慶祝運量突破100億人次,以全民皆可中獎方式找到幸運乘客,但自112年第125億人次起,資格改爲「限臺北捷運Go App會員」,炮轟北捷以行銷綁架公共利益,排除上百萬實際貢獻乘客。

北捷總經理黃清信迴應,部分年度清潔區域確實有明顯髒污,與材質問題、金屬易生鏽有關,將研議改善材質,月底會完成年度清潔,同步強化驗收機制。

他說,已在10月17日邀集府內外6位專家、學者對文湖線專案檢查,列管7項改善建議並強化系統營運韌性,預計年底完成。

黃清信指出,在突破100億人次時抽出10箇中獎名額,只有找到6人,以會員獎勵方式可採實名制通知,基於公平性會考慮提供部分獎項給非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