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證券,虧損之最
隨着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完畢,A股43家直接上市券商最新業績情況也隨之揭曉。在市場震盪、行業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多數券商業績承壓,而天風證券則成爲其中之最,淨利潤虧損超3億元,是43家券商中唯一虧損的機構。回顧年內,董事會高管"洗牌"、ST疑慮、大額擔保傳聞等情況已令天風證券的市場口碑和影響力大打折扣。下一步,這位券業的"後起之秀"還有哪些困局待解?又有什麼"錦囊妙計"可用?
自營業務收入腰斬
在近年來市場持續震盪的背景下,證券公司業績承壓明顯。2024年上半年,多家券商營收淨利雖同比下滑但仍實現正收益。對比之下,在43家A股直接上市券商中,僅有天風證券歸母淨利潤虧損。半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天風證券實現營業收入7.22億元,同比減少66.56%;歸母淨利潤-3.24億元,同比由盈轉虧,排在同業末位。
據天風證券此前發佈的業績預告披露,2024年上半年,受權益類市場波動等影響,天風證券報告期內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及投資收益相比去年同期減少,公司經營業績出現虧損。
事實上,業績虧損早有預兆。今年一季度,天風證券歸母淨利潤就大幅虧損3.76億元,營業收入也同比下滑86.8%,僅爲1.85億元。彼時,天風證券在一季報中表示,營業收入減少主要系當期投資收益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減少所致,歸母淨利潤虧損則是由於營業收入減少所致。
受市場整體環境影響,多數券商的上半年投行收入同比下滑,而天風證券除投行業務外,多項業務也均出現同比下滑的情況。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天風證券的經紀業務、自營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其他業務、私募基金業務分別收入6.05億元、5.99億元、2.63億元、2.38億元、-6.73億元、-6613.85萬元,較2023年同期的7.6億元、13.45億元、4.59億元、3.38億元、-4.87億元、1.27億元均有下滑,甚至部分業務出現虧損加劇的情況。其中,自營業務收入腰斬,同比下滑55.49%。
針對業績虧損的具體原因,北京商報記者發文採訪天風證券,但截至發稿未收到相關回復。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爲,由於國內外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證券市場主要指數出現下跌,直接影響了天風證券的自營業務收入。同時,公司面臨較大的資產減值壓力以及子公司業績不佳導致的投資損失。此外,管理層變動也可能對公司的經營策略和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自營業務拖累業績,並非首次出現在天風證券身上。回顧2022年,天風證券歸母淨利潤罕見虧損15.09億元。年報指出,自營業務收入大幅下滑是導致公司出現虧損的重要原因。由於證券市場波動疊加公司自營投資戰略判斷失誤,導致公司自營業務收入大幅下降。彼時,天風證券自營業務收入3.82億元,同比下降80.58%。
不過,綜合半年報和一季報的數據可以發現,今年二季度,天風證券的經營業績已有所改善。據知情人士透露,天風證券正積極加快轉型發展,改善經營業績。公司積極採取應對措施,錨定全年經營目標,穩定常規業務基本盤,做好經營轉型,在二季度部分業務已經開始扭轉一季度狀態,二季度單季度營業收入爲5.38億元,環比增長3.53億元,歸母淨利潤爲5214.23萬元。
子公司業績虧損
天風證券業績虧損的背後,亦與多家子公司業績承壓不無關係。
據悉,天風證券主要通過全資控股子公司天風天睿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風天睿")從事私募基金業務,獲得管理費、投資收益等收入。2024年上半年,天風天睿營業收入-6614萬元,利潤總額-5250萬元,淨利潤-683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4年,天風天睿就通過旗下的天風匯盈壹號等產品,向新三板公司——武漢頌大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頌大教育")進行投資。後續,頌大教育經歷終止IPO、被ST、復牌等一系列情況,天風匯盈壹號至今仍未退出。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天風證券的3只關聯私募投資基金仍位列頌大教育普通股前十大股東之列。而2024年上半年,頌大教育營業收入2437.29萬元,同比減少28.74%;歸母淨利潤虧損325.26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另據半年報數據,天風證券另一家全資子公司天風天睿物業管理(武漢)有限公司在上半年的淨利潤也虧損2367萬元。同期,天風證券持有43.46%股權的紫金天風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也虧損1053萬元。
在業績虧損且負面不斷的背景下,市場也對天風證券債務情況存在擔心和疑慮,並引發此前股價大跌。6月7日,受"爲境外發債擔保439億元"等市場傳聞影響,天風證券股價跳水,報收2.37元/股。更有市場人士擔心天風證券有ST的風險。
上述傳聞傳出後次日,天風證券也發佈澄清公告表示,公司於6月3日公告的爲境外全資子公司天風國際證券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風國際")持股100%的境外發債業務主體(SPV)提供的3億美元債的擔保已於5月31日起履約,資金用途爲借新還舊,所獲得資金已經用於6月5日到期境外債正常兌付。截至公告日,天風證券對天風國際及其子公司發行美元債券提供的擔保總額爲3.5億美元。
隨後在6月11日,天風證券更獲大股東增持力挺。湖北宏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泰集團")擬以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天風證券股份,金額不低於5億元,不超過10億元。在獲股東增持當日,天風證券股價小幅回升,漲0.84%。
不過,結合最新數據來看,天風證券的負債情況並不樂觀。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天風證券的應付債券金額爲422.91億元,佔總負債的60.08%;在總資產中的佔比約44.74%。在A股43家直接上市券商中,天風證券的應付債券金額佔總資產比例最高,相較之下,其餘機構的該項佔比則不足30%。同時,43家機構的該項佔比均值也僅爲16.78%,更有6家機構的該項佔比不足10%。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分析表示,"從近年表現來看,天風證券的盈利狀況並不是很穩定。疊加此前股東結構調整,也對天風證券的經營管理帶來一定影響。同時,天風證券本身的負債率較高,每年償付的利息侵蝕了利潤的絕大部分,直接導致整體經營情況出現較大滑坡"。
去"當代系"後的下一步
成立於2000年的天風證券,當前已有24年的發展歷程。2018年10月,天風證券登陸上交所,成爲又一家A股直接上市券商。
2022年12月,中國證監會覈准宏泰集團受讓湖北省聯合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5.99%股權併成爲控股股東的申請,而宏泰集團實控人爲湖北省財政廳。由此,天風證券由"當代系"正式劃歸國資。
股權結構完成去"當代系"後,也帶來了高管的輪換。今年1月,天風證券原董事長餘磊、副董事長張軍以及多名董事、獨立董事因工作原因請求辭去公司董事、獨立董事職務及其在專門委員會中擔任的職務。這也意味着,"當代系"高管在天風證券徹底離場。
據悉,"當代系"曾爲湖北省最大的民營資本,其核心人物艾路明控制的多家上市公司及關聯方也被稱爲"當代系"。早在2007年,曾在"當代系"多家機構任職的餘磊出任天風證券董事長。在餘磊"掌舵"天風證券的17年時間裡,也帶動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但由於2022年債券爆雷等問題,"當代系"陷入債務危機,艾路明也在2023年被中國證監會立案。此後,"當代系"頻繁退出旗下持股機構,天風證券也是其中之一。隨着餘磊辭職,"當代系"徹底退出天風證券。
直至今年2月,天風證券董事會選舉龐介民爲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長。據悉,龐介民曾就職於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分行、中國證監會機構監管部、北京市西城區金融服務辦公室,曾擔任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恆泰證券董事長、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首席運營官兼合規風控部總經理。
有市場人士表示,國有控股後,天風證券業績正獲得逐步改善,有助於穩定公司市場信用評級、暢通融資渠道、壓降融資成本,爲公司持續發展創造條件,增強投資者信心。
柏文喜則認爲,新的管理團隊或會帶來新的經營理念和策略,有助於公司適應市場變化,提高競爭力。新任董事長龐介民具有豐富的證券行業經驗,有望爲公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不過,管理層的變動也會在短期內造成公司運營的不穩定,影響員工士氣和客戶信心。同時,新舊管理層的過渡可能會帶來戰略執行上的不確定性。
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指出,雖然天風證券目前面臨業績虧損和負面不斷的挑戰,但是公司仍然具有一定的潛力和發展空間。首先,天風證券可以積極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和盈利渠道,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力。其次,可以通過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從而提高盈利能力。最後,可以通過加強風險管理,控制投資風險和信用風險,確保公司的穩定和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