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務去年虧損12億 “債券之王”轉型面臨新挑戰
近日,南京銀行發佈2024年年報及2025年一季報。因債券買賣交易量曾居市場首位,南京銀行被外界冠以“債券之王”稱號,該稱號讓南京銀行譭譽參半——有人批評其偏離主業,也有人認爲這是優勢特色。
採取“激進”投資策略的南京銀行2024年金融投資佔總資產比例41.7%,在已披露財報的29家A股上市銀行中排名第三。而由於重配基金、理財等產品,南京銀行去年公允價值浮盈暴漲近3.3倍至73.8億元。然而,隨着股市、債市震盪調整,2025年一季度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反而同比從盈轉虧。
過去十年,南京銀行積極尋找新增長點,通過實施“大零售”戰略轉型,消費貸狂飆帶動個人貸款規模暴增十倍,但去年個人業務大虧12億,轉型面臨新挑戰。
公允價值浮盈暴增近330%
去年債券交易違規被罰
2002年,南京銀行正式成立資金營運中心,當年南京銀行債券現貨買賣交易量位居市場首位,成交量甚至超過四家大型銀行的總和,“債券之王”由此聲名鵲起。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末,南京銀行金融投資1.08萬億元,佔總資產比例41.7%;據wind數據,南京銀行金融投資佔比在已公佈財報的29家A股上市銀行中排名第三,僅次於杭州銀行(46%)、寧波銀行(44%),而29家銀行均值爲33.1%。
金融投資佔總資產比例高,是長三角地區頭部城商行的共性,但其內部投資風格依舊存在差異。從金融投資結構看,wind數據顯示,2024年末南京銀行交易性金融資產佔總資產比例達18.2%,顯著高於杭州銀行(10%)、寧波銀行(11.4%)。
一般而言,交易性金融資產主要目的是通過短期買賣賺取差價,而非長期投資或者持有到期,資產價格漲跌會直接反映到當期收益上,波動通常更大。由此看,南京銀行的投資風格更顯激進。
據財報,2024年末,南京銀行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中,持有基金1824.2億元,理財、信託及資產管理計劃1546.6億元,分別同比增加4.8%、11.5%,兩者合計佔交易性金融資產比例達71.4%。
2024年,債市、股市最終呈現“雙強”格局,南京銀行交易收益豐厚,去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73.8億元,同比暴增329.5%,其中99.9%來自於交易性金融資產收益變動。據wind數據,南京銀行去年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躋身上述29家銀行前四,僅位居工行(122.2億元)、農行(79.9億元)、華夏銀行(79.1億元)之後,後三家均爲全國性銀行,南京銀行的“債券之王”底色盡顯。
2024年,南京銀行實現營收502.7億元、淨利潤203.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1.3%、9.3%,營收增速在已公佈財報的A股上市城商行中位居第一,這背後主要還是投資的功勞。2024年,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佔南京銀行總營收比例上升22.5個百分點至31.2%,帶動非利息淨收入236.5億元,同比增加20%,在營收中佔比47%,幾乎與利息淨收入平分秋色。
值得注意的是,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是未“落袋”的,僅是賬戶浮盈,如果資產價格下跌,收益會跟隨波動。2025年一季度,股市、債市震盪調整,南京銀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便從上一年的盈利18.1億元,到虧損2.2億元。從南京銀行過往十年看,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經常“大起大落”。
2024年6月,南京銀行資金運營中心還因債券交易授權管理不到位、債券投資獨立性不足被罰款60萬元。
消費貸狂飆十年增超20倍
零售業務去年虧損12億
過去十年,南京銀行也在積極轉型,謀求新的增長點。2014年至2023年,南京銀行先後實施了兩個五年戰略規劃,提出通過“大零售戰略”“交易銀行戰略”等優化公司業務結構,其中“大零售戰略”最引人關注。
2017年,南京銀行提出大零售戰略,2020年進一步啓動大零售戰略2.0改革。其中,消費貸成了該行大零售戰略取得突破的主要抓手,2018年底餘額超過按揭貸款;截至2024年底,消費貸在零售貸款中的佔比達63.7%,同比進一步提升2.5個百分點,有效帶動零售貸款持續增長。據wind數據,2024年末,南京銀行消費貸餘額2038.4億元,較2014年增長24倍;個人貸款總額3201.9億元,十年增長近9倍,佔總貸款比例提升7.1個百分點至25%。
過去十年,南京銀行先後與樂信、度小滿、京東數科和花唄等金融科技平臺建立合作關係,發展助貸業務;此外,南京銀行還通過收購蘇寧消金(後改名南銀法巴消金),發展消費金融業務。
通過助貸與消金業務,南京銀行消費貸客戶市場被迅速打開,貸款利率也相對更高的。但隨着行業競爭加劇,行業“卷”利率下消費貸利息收入壓力增大;此外,助貸、消金客羣下沉也意味着風險在提升。
2024年末,南京銀行個人貸款餘額同比增加12.8%,但去年個人貸款利息收入193.9億元,較上一年僅增加1.87%,增速遠低於規模擴張速度;更引人關注的是,該行去年個人銀行業務利潤總額從上一年盈利28.5億元變虧損12億元。
大幅覈銷降不良
資產質量壓力仍在上升
2024年,南京銀行個人銀行業務支出137.4億元,同比增加41.3億元,增幅達42.9%,這是導致個人銀行業務虧損直接的原因,背後或與零售不良貸款減值計提有關。
2024年,南京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爲1.29%,較上年末下降0.21個百分點;在2024年財報中,南京銀行已不再披露個人貸款分項不良數據。但其表示,2024年,消費貸款與信用卡業務不良率均有所下降;住房抵押貸款不良率略有上升,但仍保持低位運行;個人經營性貸款規模小幅縮減,不良率有所上升。
個人貸款不良率下行背後並不意味着資產風險壓力解除。2024年末,南京銀行不良率爲率0.83%,較上年末下降0.07個百分點,但去年不良貸款覈銷及轉出132.9億,同比大增69%;不良貸款生成率(新生成不良/年內貸款平均餘額×100%)約1.1%,明顯高於上一年的0.84%,資產質量壓力仍在上升,不良率的下降與大幅覈銷不良有關。2024年末,南京銀行公司類貸款不良率爲0.66%,較上一年末下降0.04個百分點。考慮到對公不良率較低且下行幅度較小,去年南京銀行覈銷的不良貸款或主要集中在零售業務上。
此外,南京銀行對公不良率較低主要因爲對涉政類行業依賴度較高。Wind數據顯示,2024年末,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佔南京銀行公司類貸款比例達46.4%、11.7%,兩個行業不良率較低,分別爲0.08%、0.02%。但房地產、製造業去年末不良率2.25%、0.97%,同比上升1.64個百分點、0.14個百分點,相關領域風險暴露有所增加。
新董事長履職首年
直面聚焦“主責主業”拷問
2024年,南京銀行上一個“五年規劃”實施剛結束,南京銀行原董事長鬍升榮執掌該行近7年後因至退休年齡卸任。2024年2月,謝寧正式接任南京銀行董事長。
過去十年,南京銀行在“大零售”戰略轉型下,消費貸一路狂奔,同時幫助該行實現較高的淨息差。2024年末,南京銀行淨息差達1.94%,在已公佈財報的A股上市銀行中排名第三。
然而,十年狂飆後,2024年南京銀行個人銀行業務效益進入瓶頸,個人貸款利息收入增速遠跟不上規模擴張;不良壓力下,個人業務利潤更是進入虧損。在開啓新的“五年規劃”背景下,擁有豐富央行系統工作經驗的謝寧將帶領南京銀行去往何方?財報指出,2024年南京銀行編制形成了新五年戰略規劃,構建了“12345”的整體戰略框架,重點圍繞科創銀行、投資銀行、財富銀行、交易銀行、數字銀行“五大銀行”建設開展未來佈局。“大零售”戰略轉型已經在該行新的“五年規劃”中消失,科創銀行被放在了首位。
在“債券之王”盛名之下,南京銀行的業務發展方向也受到了監察部門的關注。謝寧正式上任半年,2024年7月,南京市委第三巡察組向南京銀行黨委反饋巡察情況,巡察組指出,南京銀行存在聚焦銀行主責主業推動高質量發展存在差距,發揮服務地方經濟生力軍的作用存在不足,對分支機構監管制衡存在短板,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夠嚴實,監督責任履行不夠有力,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不充分,選人用人工作不夠規範,堅持巡察整改常態長效不夠到位等問題。
2025年4月,南京銀行發佈關於十五屆市委第七輪巡察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在聚焦銀行主責主業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南京銀行提到,啓動“零售價值客戶三年倍增計劃”,深化渠道建設和產品創設,持續提升零售業務佔比。零售依舊是南京銀行重要的業務支點。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黃順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