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減速 省道試辦雙色溫路燈
熱門話題
過去6年行人因交通事故死亡有穩定下降趨勢,但去年仍有366名行人死亡,交通部將減低行人事故列爲重要目標,日前在全臺7處省道試辦「雙色溫」路燈,在一般路段爲黃光,路口交會時變爲白光,透過視覺變化提醒駕駛減速。交通部公路局指出,盼肇事較多的路口夜間事故可以減少3成,若觀察成效良好,下半年可擴大使用。
交通部長陳世凱祭出道安三支箭,其中就包括改善路口照明。公路局在7處省道試辦路口燈具改裝計劃,以「路段黃光、路口白光」爲原則,3月底完成設置「雙色溫」路燈,4月勘查調整。
公路局交管組組長姜宇峰表示,省道大多爲城際間幹道,但也不乏進入市區的道路,因此選定7處路口設置「雙色溫」路燈,在平常的路段上採黃色、低色溫燈光,路口行穿線則改爲白光,不只是增加照明,對駕駛人來說,從黃光變爲白光,視覺轉變也會有警示作用,提醒自己減速。
姜宇峰指出,其實許多縣市早已開始推廣「雙色溫」路燈,例如桃園市已推廣已久,屏東縣也開始設置。據統計,桃園改變路燈後,夜間肇事降低8%至30%,具有成效。
公路局設置「雙色溫」的地點,包括新竹縣新豐鄉臺15線與竹3縣道路口、宜蘭縣羅東鎮純精路與樹人路路口、花蓮吉安鄉臺9線吉豐路三段與吉豐路三段667巷路口、南投縣草屯鎮臺14線與仁愛街路口、彰化縣芬園鄉臺14線與德興路和富山街路口、南投縣水里鄉臺16線15K+335名水路/中正路/中山路多岔路口、高雄市甲仙區臺29線寶隆國小旁路口。
姜宇峰指出,若觀察「雙色溫」路燈的成效良好,今年就可以再針對400處路口,挑出適合的地點陸續進行照明改善。他說,示範點的觀察指標,包括駕駛人反應、是否對當地居民或生態造成影響等,至於對降低事故的成效,還要更長的時間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