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燈雙色溫 夜間肇事降約3成
桃園市政府水務局透過衛星影像技術,每月定期監測水資源重點區域的土地利用變遷。(桃園市水務局提供/賴佑維桃園傳真)
桃園市養護工程處推動路段黃光、路口白光的雙色溫配置,讓駕駛人注意路口變化,全桃園在重要、易肇事、通學周邊路口進行雙色溫換裝共1572處,夜間肇事案件數量從201件下降到142件,減少幅度達29%。
養工處表示,交通部7日推出道安三箭,包含擴大行人穿越道與車輛停止線距離、改善省道路口與行人穿越道照明與推動汽車隔熱紙透光率管理升級。其中照明部分爲開始試辦雙色溫配置,此舉是桃園首創,樂見中央帶頭推動,一起改善全臺交通。
養工處早年自行發想利用路段黃光、路口白光的雙色溫配置,駕駛人長途行駛時,較不易感覺到疲勞,且準備進入路口時直接感受到色溫變化,進而促使駕駛注意前方狀況,也能提升斑馬線區域明亮程度及駕駛人專注力,讓行人通過路口時更易被看見。
養工處舉例,經國路2020年至2023年試辦期間,夜間肇事案件從33件下降到20件,減少將近4成,改善效果相當明顯。爲此去年1月開始,養工處進行全市重要、易肇事、通學周邊路口的雙色溫換裝,一共1572處,並在去年6月全數換裝。養工處說明,在全市各區挑選一條重要道路進行肇事率統計,對比2023年及2024年的夜間肇事案件數量,從201件下降到142件,減少幅度達29%,證明雙色溫可以大規模推動,也能具體改善夜間道路安全。
養工處表示,雙色溫路燈2021年在交通部道安創新貢獻獎中的交通工程組獲得第1名,希望可以提供其他縣市一同借鏡,一起爲道路安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