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如何豐富產品供給、做好創新?

央廣網北京8月21日消息(記者任芳言)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2025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主論壇8月20日在鄭州舉行。截至目前,我國共上市152個期貨和期權品種,覆蓋農產品、能源、化工、金融等國民經濟關鍵領域。期貨市場在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面對實體企業風險管理中的切實困難,期貨市場該如何做好創新、提升服務能力?

論壇上,證監會期貨監管司副司長王穎表示,近年來,期貨市場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品種工具體系逐步豐富,期貨市場日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王穎介紹:“截至目前,國內期貨市場已上市商品期貨和期權品種131個,新上市多晶硅、鑄造鋁合金、純苯、丙烯等重要品種。產業客戶參與度持續提升,參與套保的上市公司數量連續十一年保持增長。在已上市的商品期貨和期權品種中,有84個工業品,佔比64%,在當前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的市場環境下,爲製造業相關市場主體穩定經營,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提供堅實保障。”

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楊光表示,我國期貨公司已逐步從傳統經紀業務向交易諮詢、風險管理、境外業務等拓展,行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但在複雜衍生品定價、交易策略制定、風險對衝等方面,還有較大進步空間。要推動行業創新發展、讓風險管理業務更好成爲期貨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

楊光指出:“要鼓勵和支持期貨公司開展業務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探索符合市場需求、行業發展趨勢的新業務領域和盈利模式。”

王穎也提到,要加大業務和產品創新力度,打造更加多元適配的風險管理工具體系。

王穎表示:“面向不同階段、不同類型、不同行業的產業企業提供個性化、精細化服務。持續完善產業服務模式,引導龍頭企業更好直接利用期貨市場穩定生產經營,支持中小企業通過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產業服務商開展風險管理,持續改善企業開展套期保值的制度環境。”

鄭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長熊軍也表示,鄭商所將持續豐富品種工具供給,進一步提升市場運行與服務質效、夯實服務根基。

“結合自身在能化、鹽化等領域的品種稟賦,圍繞已有優勢產業鏈上下游、左右端擴展,持續豐富衍生品工具類型。支持風險管理公司、大宗商品交易商引導企業拓展期貨應用場景,擴寬產業‘期權+’服務範圍,持續提升產業客戶參與度。”熊軍說。

來源:央廣網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