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你嚐了,真香!記者入校親測開學第一餐——

2月17日,北京市百萬中小學生開啓新學期。今年春季學期,北京市聚焦校園餐工作,試點推出創新菜品樣式、推進“中央廚房+微廚房”供餐新模式、推動營養健康食堂創建工作等新舉措,創新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不斷提升校園餐質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讓學生在校吃得更加衛生、安全、營養、健康。

今日(2月17日),本報記者兵分三路,在東城區、西城區和海淀區的三所學校實地體驗中小學開學第一餐——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附屬校尉衚衕小學

小空間改造解決用餐大問題

新學期學生不用自帶飯盒了

2月17日,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附屬校尉衚衕小學二年級(2)班的楊祐寧無需再像往常一樣自帶餐具去上學了。“前幾天班主任在班級微信羣發通知告訴家長不用帶餐具後,我們非常高興。”家長楊先生告訴記者,學校提供餐具,解決了家長的難題。

“之前上學除了背書包,還要隨身攜帶飯盒,每天出行比較不方便。現在學校提供了餐具,我們感覺減輕了不少負擔。”五年級(2)班學生鄧雯心說。

該校校長張桂芝告訴記者,這一喜人變化得益於市區教委與市場監管部門在新學期聯合實施的“中央廚房+微廚房”供餐新模式試點項目,在這一新模式指導下,學校可以使用“中央廚房”提供的淨菜直接烹飪,省去擇菜、洗菜、切菜的過程和空間,這讓原本受空間所困的學校,可以將原來的粗加工間改爲餐具洗消間,既解決了學生自帶餐具的問題,又減少了學校食品安全的風險。

記者隨學校廚房工作人員來到新改造的洗消間和廚房參觀,洗消間的保潔櫃內,整齊擺放着經洗碗機清洗消毒後的學生餐具。這裡原本是學校的備菜間,而以前的粗加工間現在則整齊擺放着存儲蔬菜、肉類和海鮮的冰箱,用來存放淨菜。

“我們凌晨採購食材,在中央廚房清洗、切配、包裝後,爲保證食材新鮮採用冷藏車統一配送至學校,學校覈對品種、數量以及質量後,驗收合格的食材立即放入冰箱,加工的時候直接取出烹飪。每天下訂單的時候,我們會對食材的規格、薄厚提出要求,食材送到學校後,經過烹飪再分裝到餐桶裡,做到桶餐到班,保證孩子們吃到熱乎的飯菜。”學校食材供應方企業負責人楊明介紹。

“校園餐我們最看重的就是食材的新鮮和安全,我來過學校幾次參加陪餐,也參觀過食堂,營養餐葷素搭配,孩子很喜歡吃。這學期學校又爲學生們準備了餐盤,更是減輕了學生和家長的負擔。”三年級(1)班學生家長溫靈珊說。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北京創新推動“中央廚房+微廚房”供餐新模式,在東城區校尉衚衕小學、體育館路小學,西城區廠橋小學北校區先行試點,在市場監管部門的指導下,統籌區內空間資源,由中央廚房負責食材集中採購、食材預處理、冷鏈配送等環節。微廚房則設置在學校內,對中央廚房配送的淨菜和半成品進行烹飪加工和配餐,解決城區學校空間制約問題,試點經驗還將逐步推廣。同時,此舉也推動企業自我革新,探索推進校園餐行業運營模式集約化改革。

北京市西城區廠橋小學

食堂改造升級

900餘名師生吃上自家食堂菜

北京市西城區廠橋小學地處地安門西大街,毗鄰繁華的平安大街。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多址辦學的模式,讓一所學校有了兩種不同供餐方式。這個問題一直是學校管理層關注的重點。以往學校北址有食堂,飯菜能及時供應,新鮮度和口感都有保障。而南址受辦學場地的限制,沒有食堂,只能依靠餐飲公司集中配送,影響了飯菜的色澤和口感。這一切,將在新學期有所變化。

新學期,南址900餘名師生將吃上北址食堂現做的菜。送餐方式的變化源於北址食堂的改造升級。“市、區政府與教委心繫學生健康成長,積極推動創新供餐模式落地。在市區教委和市場監管部門支持下,項目組對北址食堂完成改造升級。”廠橋小學校長李冬雲介紹,2025年2月14日,西城區市場監管局指導北址食堂完成改造升級,並核發集中用餐單位資質。這樣一來,北址食堂不僅能滿足本校區學生的就餐需求,還能爲南址配送餐食,大幅縮短了送餐時間,提升了供餐效率。

據介紹,項目組通過合理規劃空間,縮減了初加工區域的面積,擴大了餐具洗消區,並引入淨菜,簡化了食材預處理流程,大幅提升了食堂的出餐效率。“學校北校區食堂面積約157平方米,此前無法滿足南北兩個校址的供餐需求。今年通過‘中央廚房+微廚房’模式進行改造,新增了消毒庫、洗碗機、風淋通道,並引入淨菜,擴大了主食間,改造了粗加工間。通過改造升級,食堂的生產面積增至207平方米,滿足了外供餐的資質要求及供餐需求。”李冬雲說道。

2月17日中午,記者在二年級(3)班的教室裡看到,學生的午餐菜品有牛腩燉土豆、錦繡蝦仁、熗炒菊花菜等,主食有紅豆飯和麻醬卷。該班學生李妙涵吃得津津有味,她告訴記者:“菜做得很好吃,跟媽媽做的味道差不多。老師經常提醒我們要注意營養搭配,每種菜都爭取多吃一點,特別是平時在家不喜歡吃的菜,更要在學校多吃一點。”

學校總務主任楊洪波告訴記者,新學期的食譜中增加了綠葉菜,每週有一到兩次的粗糧,每週有兩次的牛羊肉水產類食材,保障了師生的餐食營養、合理、全面。

北京市海淀實驗中學

創新菜品樣式

讓學生愛吃

“哇,有新菜啊!”2月17日上午11點40分,在北京市海淀實驗中學初中部,初一(2)班的學生魏子航和同學們一起走進食堂。餐廳新增的售賣窗口內擺放的芝士肉鬆焗豆腐、五彩銀魚蒸蛋、奶汁烤巴沙魚等新菜品,讓學生們驚喜不已。

記者現場看到,學生們排隊購餐,秩序井然。在通道護欄上面,擺放着六幅掛圖,介紹了新菜品研發的特點。餐廳內共有14個售賣檔口,1至3檔口爲原有的蓋飯和套餐檔口,9至12檔口爲麪點和小吃窗口,另有兩個清真窗口,而4至8檔口則是新式菜品“知味”新菜售賣檔口。在新式菜品檔口,五彩蔬菜炒雞丁、香橙烤鴨胸、芝士肉鬆焗豆腐等10道新菜擺放整齊,靜待學生挑選。

“今天是春季開學的第一餐,與往常不一樣,我們增加了新菜品。”海淀實驗中學校長林偉明告訴記者,在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生營養餐協會的幫助指導下,學校制定了一系列學生喜愛並且營養均衡的新菜譜,已經形成了一個特色的“食譜庫”。爲配合新菜品的製作,學校還計劃新添置萬能蒸烤箱、大托盤、中盤、鐵板等廚具和餐具。開學第一週,學校每天會推出10個新菜式,豐富學生的選擇。

新學期,北京探索創新菜品樣式,研究制定學生喜愛和營養健康兼顧的“食譜庫”,制定完善中小學生健康膳食指引,指導學校和家庭科學營養配餐,滿足中小學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體發育和健康成長需求。

作爲此次新菜品樣式的試點學校,海淀實驗中學在開學前就完成了廚師培訓和菜品試做。“此次聯合研發了50道新式菜品,突出了烹飪技法改良、中西口味結合、食材色彩搭配、文化體驗、健康和營養等特點。”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院長嚴旭陽告訴記者,研發新式菜品就是爲了讓學生愛吃。下一步,各方將在試點的基礎上,收集數據,優化菜品,逐步在全市學校推廣。

轉載請註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xdjyb18@126.com,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文字:趙豔國 趙翩翩 鄧麗

圖片:付磊 楊旭 呂天翔

編輯:韓衝

校對:蘇珊

編審:張秋穎

終審:冉陽 李繼君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