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不佳 睡逾8小時 長者當心衰弱症上身
長者透過運動可減緩體能不佳等狀況,圖爲長者與家人在公園運動。(本報資料照片)
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發現,高齡長輩體重減輕、體能不佳、身體活動力下降,恐罹患衰弱症,增加住院死亡風險,但可以透過增加體能來降低罹患風險。國衛院提醒,若長輩腰圍太大、每日睡眠超過8小時,都會增加體力下降風險。
身體衰弱是高齡長者常見的健康問題,若長輩無故變輕、體能不佳、容易疲憊無力、握力減弱、步行速度變慢、身體活動量低,只要符合其中3項症狀,即可診斷爲衰弱症。罹患衰弱症會增加跌倒、失能、住院和死亡的風險。
國衛院國家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針對3756名55歲以上健康成人長期追蹤調查,一開始有773名長者屬於「體能不佳」(Poor Physical Performance)狀態,經過5到6年追蹤後,229人逆轉回健康狀態,149人持續處於體能狀態不佳。
研究結果顯示,體能不佳者與衰弱症密切相關,特別是肌力下降與步行速度變慢,卻是最容易能透過監測和介入來改善的症狀,培養健康生活型態可有效預防及逆轉中高齡者體能不佳狀態。
改善方式包括增加身體活動量、良好的心理社會互動、飲食品質,包括較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若有較高的教育程度,有助於預防健康者轉變爲體能不佳,改善體能不佳者恢復至健康狀態。
研究指出,長輩腰圍過大、發炎指標D-二聚體(D-dimer)、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偏高、每日睡眠時間過長(大於等於8小時),以及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慢性腎病等共病症,均會顯著增加體能不佳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