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玉米種植用上“智慧灌溉” 水肥一體化助力每畝增產300斤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8日訊 眼下正是玉米種植的關鍵時期,在滕州市,當地採用水肥一體化技術進行玉米種植,既節約了水,又提高了產量,讓農戶嚐到了現代農業技術的甜頭,助力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在滕州南沙河鎮的馮西村,工人們正在麥田鋪設滴水帶,一條條滴灌帶如同大地的“毛細血管”,工人利用滴灌帶將機井裡的水引入農田,並結合水溶性肥料,將科技創新的活力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每株作物。

傳統灌溉方式容易造成水分的大量蒸發和滲漏,而水肥一體化技術可以根據玉米的實際需求精準供水,減少了水分的浪費。同時,肥料隨水直接輸送到根部,讓每一株玉米都“喝”上恰到好處的水,“吃”到精準配比的肥。

滕州市豐農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雪源介紹說:“我們農場有一千多畝地,以前用噴灌的方式澆地,噴一次大約需要20天。現在用滴灌,澆完一次大約需要五天,省時省工,出苗還很整齊。滴灌可以實現水肥一體化,精準施肥,大大提高了玉米的產量,一畝地能增產300多斤。”

滴灌技術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採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後,每畝地能節水4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20%,人工成本節省一半。

閃電新聞記者 李永文 李環宇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