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爆出大事件,智能駕駛加速發展!華爲、小鵬全力推動高階智駕
來源:光大證券微資訊
特斯拉智能輔助駕駛傳來重磅消息,在國內升級智能駕駛功能!
2月25日,特斯拉官方發佈“2024.45.32.12軟件更新”,在現有的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的基礎上優化了功能,豐富現有的NOA自動輔助導航駕駛功能。
一石激起千層浪,市場高度關注特斯拉智能駕駛在中國的發展及影響,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有望加速在中國落地。事實上,國內衆多廠商一直在持續推動高階智駕發展,小鵬、華爲、長安、比亞迪等公司均進行了深入的佈局。
今天我們就來梳理高階智駕近況,探索行業發展趨勢。
1、特斯拉更新智駕服務,智能駕駛迎來風口
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FSD)擁有強大的功能,業內持續關注FSD技術進展及全球落地時間。
2024年9月,特斯拉官方對外宣佈,計劃2025年一季度在中國、歐洲推出FSD,該計劃需要得到當地監管部門的批准。
2025年2月25日,特斯拉官方發佈“2024.45.32.12軟件更新”,此次更新爲官方灰度測試,分批次推送,主要覆蓋已經購買FSD智能輔助駕駛並搭載HW4.0輔助駕駛硬件的部分車輛。特斯拉此次軟件更新主要升級如下服務:
①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優化現有NOA自動輔助導航駕駛功能):
在通行受控道路(道路使用者通過匝道入口和匝道出口進出的主幹道)和城市道路上使用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會根據導航路線引導車輛駛出匝道和交叉口,在路口識別交通信號燈進行直行,左轉,右轉,掉頭等動作。並根據速度和路線自動進行變道動作。在不設置導航路線時,會根據道路實際情況選擇最優道路行駛。
②駕駛室攝像頭:後視鏡上方的駕駛艙攝像頭可以判斷駕駛員注意力是否集中,並通過警報提醒駕駛員在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啓動時將注意力集中在道路上。該處理過程在本地執行,包括特斯拉在內的任何第三方均無權訪問。
此前國內特斯拉車主在購買自動輔助駕駛服務之後,只能使用自動泊車、自動變道等功能,此次豐富了在受控道路和城市道路上使用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的功能。
此前特斯拉在國內提供三種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套件,主要包括:免費的基礎版輔助駕駛功能(AP),僅包括主動巡航控制和車道內自動輔助轉向;售價3.2萬元的增強版自動輔助駕駛功能(EAP),在AP功能基礎上增加了自動輔助駕駛、自動輔助變道和自動泊車等;售價6.4萬元的FSD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則包括前兩類套件的全面功能,以及隨後推出的受控道路和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功能。
在美國,去年12月特斯拉已經向用戶推送了FSD V13.2版本,較FSD V12實現了極大的升級。
2、小鵬、華爲等廠商持續推動L3級智駕發展
在國內,小鵬、華爲、長安、比亞迪等公司均在高階智駕進行了深入的佈局。2月10日,何小鵬對外表示,科技平權是小鵬汽車的理念。早在2020年公司推出了L2初階的自動泊車,隨後則藉助AI實現了智駕能力的提升,2024年年中推出了AI 2.0城區自駕。
展望2025年,何小鵬表示將在年中推出V6全新版本,可以達到L3能力的高階智駕系統,已經超越FSD V13開始版本。年底小鵬汽車還將推出真L3級別軟件和硬件冗餘能力的自動駕駛。
此前華爲餘承東在鴻蒙智行尊界技術發佈會上對外表示,L3級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推進是鴻蒙智行在2025年的重中之重。
2月9日,長安汽車正式發佈智能化戰略“北斗天樞 2.0”計劃,攜手東風、比亞迪、廣汽、北汽等“中國智駕合夥人”,共同開啓全民智駕元年。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北斗天樞2.0”計劃的願景爲“貼心、懂你的AI數智新汽車”,未來3年將推出35款數智新汽車。2026年天樞智駕將實現全場景L3級自動駕駛,2028年將實現L4級功能。
2月10日,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親自在智能化戰略發佈會上宣佈,比亞迪全系車型搭載“天神之眼”高階智駕,比亞迪智駕要實現“全民智駕”。
“天神之眼”智駕系統分爲A、B、C三個版本,其中天神之眼A爲高階智駕三激光版(DiPilot 600),主要搭載於仰望品牌。天神之眼B爲高階智駕激光版(DiPilot 300),騰勢品牌和比亞迪部分品牌適用該版本。天神之眼C爲高階智駕三目版(DiPilot 100),主要應用於比亞迪部分品牌。
以天神之眼C版本爲例,該智駕系統採用了全棧自研的璇璣架構,擁有一腦(中央大腦)、兩端(雲端AI、車端AI)、三網(車聯網、5G網、衛星網)和四鏈(傳感鏈、控制鏈、數據鏈、機械鏈)。
國內政策一直在積極推動L3級自動駕駛發展,2024年官方公佈了首批9家企業進入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聯合體名單,包括廣汽、比亞迪、宇通客車、上汽等。
根據iFinD金融數據終端,智能駕駛概念股包括:立訊精密、韋爾股份、拓普集團、兆易創新、德賽西威、華域汽車、歐菲光、格科微、北京君正、思特威、伯特利、芯原股份、中科創達、均勝電子等。
(本文首發於2025年2月25日)
本文源自:券商研報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