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45週年:“與圳同行”的平安銀行
2025年,深圳經濟特區迎來成立45週年。從邊陲小鎮到創新高地,金融力量始終是重要支撐。
作爲與特區共同成長、相互成就的金融機構,平安銀行的成長軌跡頗具標誌性:2003年12月,中國平安收購福建亞洲銀行並更名爲平安銀行;2006年11月,通過收購深圳市商業銀行並吸收合併原平安銀行完成二次更名;2011年收購深圳發展銀行(000001.SZ)後,於2012年8月完成整合,一家全新的平安銀行就此誕生。
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平安銀行已完成從區域金融機構到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跨越。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銀行資產總額58749.61億元、不良貸款率1.0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9.31%;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93.85億元,實現淨利潤248.70億元,各項經營指標保持穩健。
平安銀行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時代機遇,也是特區的探索者、創新者、同行者,以持續的資本投入、技術創新與社會責任踐行“服務經濟特區建設、服務實體經濟”。
全生命週期陪伴深企“從幼苗到參天大樹”
“2004年審批下來的那筆2000萬元信用貸款額度,是我們擴產經營的關鍵一步。”回顧企業發展歷程,鋰離子電池模組龍頭企業XWD的相關負責人仍感慨萬千。
彼時,這家1997年成立的深圳科技企業正面臨運營資金跟不上發展速度的困境,平安銀行通過行業研判與創始人深度溝通,果斷給予信用貸款支持,不僅助力企業順利擴產,更陪伴其於2011年成功登陸創業板。2025年一季度,平安銀行再爲其全資子公司提供產業鏈並授信支持,期限10年、承貸比例80%,助力企業完善上下游佈局。
這一跨越20餘年的合作,正是平安銀行科技金融服務的縮影。在助力深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進程中,平安銀行爲科技型企業提供“專門隊伍、專門產品、專門政策”,結合平安銀行優勢和深圳地區特色產業,在科技金融領域重點發力。
率先完善總分支科技金融組織體系。總行層面設立科技金融中心,統籌科技金融戰略規劃和業務發展;深圳等重點分行設立科技金融分中心,認證了一批科技特色支行及專業團隊,形成“總-分-支”三級聯動的組織架構。
針對科技企業“高技術、高風險、輕資產”的特點,平安銀行還在持續迭代科技金融產品。一方面,創新推出“科技企業打分卡”,從科創能力、科技資質、發展質量、償債能力四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突破行業評價、弱化評級要求;另一方面,打造“騰飛貸”“上市貸”等拳頭產品,其中“騰飛貸”通過貸款利率掛鉤企業營收增長率的模式實現銀企發展成果共享,是在深圳人行指導下創新推出的地方性特色試點產品,並榮獲2024年度深圳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大案例。
從初創期的信用貸款到成長期的上市輔導,從跨境服務到產業鏈整合階段的併購支持……平安銀行用“接力式融資”陪伴XWD等科技企業走過全生命週期。截至2025年3月,平安銀行在電子信息、新能源、新經濟、醫療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技創新重點領域的信貸投放持續加碼,全生命週期陪伴深圳創新企業“從幼苗到參天大樹”。
產融協同激活實體經濟“發展動能”
爲某新能源車企累計提供600億元授信支持,累計服務約700戶下游經銷商、提供資金支持近750億元——這組數據背後,是平安銀行服務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深耕軌跡。
在深圳統籌推進“20+8”產業集羣發展的戰略背景下,平安銀行圍繞“做精行業、做精客戶、做精產品”的理念,構建起行業化、差異化、綜合化的產品組合,推動產融協同創新,助力打造產業升級的“深圳樣本”。
歷經多年實踐,平安銀行已構建起“一縱、一橫、一張網”的多維度產業金融服務生態。縱向上,平安銀行鍼對產業客戶“初創-成長-成熟”各階段需求,打造全譜系產品體系;橫向上,平安銀行充分發揮平安集團綜合金融優勢,通過“銀行+險資”“股+債”等聯動模式,爲產業客戶在股權投資、債權融資、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的金融需求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生態上,該行整合平安集團投資平臺資源,配齊“直接+間接”融資工具箱。
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便是平安銀行“產融協同”的典型案例。平安銀行通過打通與主機廠的系統直聯和發車購車信息同步,爲下游經銷商提供便捷融資服務,助力銷售網絡快速擴張。
再如,深圳某頭部科技企業的下游經銷商經常面臨資金週轉壓力大、融資渠道不暢的困境。針對該企業經銷商“短、頻、急”的融資需求,平安銀行創新推出“訂單預付融資+KYB定製化服務”的融資模式。自2025年2月項目上線以來,累計爲8家經銷商發放貸款超過3億元。
此外,對外開放是深圳的天然基因,也是平安銀行的重要發力點。依託深圳“外貿第一城”的區位優勢,平安銀行將跨境金融作爲核心業務戰略,重點打造跨境金融服務平臺,發揮在岸賬戶、離岸賬戶(OSA)、自貿區賬戶(FT)、非居民賬戶(NRA)及香港分行五大跨境賬戶體系優勢,構建跨境投融資、跨境貿易金融、跨境支付結算、跨境資金管理四大產品體系,爲企業全球化經營過程中的跨境投資、併購、貿易等經營活動提供境內外、本外幣一站式跨境金融綜合服務。
爲提升企業跨境支付結算效率,平安銀行持續迭代“跨境瞬利匯”線上服務平臺,應用AI大模型提升業務效率,上線全球GPI收款功能和麪客端跨境人民幣支付透鏡,讓企業實時掌握資金鍊路。目前,平安銀行跨境金融服務已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家企業,業務規模位居股份制商業銀行前列。
爲服務境外來華人員在深消費,平安銀行打造了支付便利化新體系。平安銀行通過“五個暢通”優化跨境支付便利化體系:暢通跨境支付服務、暢通移動支付流程、暢通賬戶服務通道、暢通外幣現金服務、暢通外卡受理環境。這些舉措讓外籍來華人士更好融入民生與商貿往來。
從本地產業鏈的精準滴灌到跨境貿易、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平安銀行用實踐證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不是簡單的資金投放,而是要深入肌理,成爲產業升級的“催化劑”和對外開放的“助推器”。
細節服務傳遞金融服務“深圳溫度”
103歲高齡老人居家委託簽署,銀行員工俯身40分鐘耐心協助;爲視力、聽力不佳的老人存摺磁條損壞,運營團隊上門完成換折服務;爲深圳某集團40餘名聾啞員工批量開立工資卡……
這些發生在深圳的暖心故事,是平安銀行踐行“金融爲民”初心的註腳。高質量金融發展不僅體現在資產規模和利潤數據上,更體現在對每一位客戶的細微關懷中。
在適老化服務領域,平安銀行網點廣泛設立“綠色通道”與“愛心服務窗口”,ATM機提供首頁一鍵切換的“大字版”專屬界面,網點內配置愛心座椅、老花鏡、養生茶飲等設施;線上打造口袋銀行APP“頤年專區”,“同屏助手”功能支持遠程實時指導,32萬餘名會員通過該專區化解了“看不清、看不懂”的困擾;今年線下舉辦超3000場頤年主題沙龍,涵蓋金融宣教、保健養生、興趣交流等內容。
在聽障羣體服務方面,平安銀行專門設立了手語專員團隊,通過集團授信企業、小微企業、支行網點、空中櫃檯等多觸點,爲聽障客戶提供無障礙雲端服務,用手語溝通爲聽障人士提供可以自由溝通的雲端金融體驗;助力與殘疾人協會合作的小微企業爲聽障人士開戶,打通就業金融服務“第一公里”;爲“達達”等平臺的聽障騎手提供遠程服務,用手語溝通支持他們的奮鬥;針對聽障羣體易受詐騙的特點,手語專員通過視頻傳遞反詐知識,用“請保護好您的本金”的真誠提醒築牢安全防線。
在風險防範一線,平安銀行員工還化身金融安全“守門人”。綠海灣支行大堂經理聯合內控主任,通過近一小時勸導和案例講解,成功攔截25萬元理財詐騙;雙龍支行櫃員從客戶支支吾吾的態度中察覺異常,聯繫民警覈實後攔截涉詐資金……從校園到社區,從境內到境外,平安銀行的民生服務觸角不斷延伸。
從科技企業的成長沃土到產業升級的金融引擎,從跨境服務的開放窗口到民生領域的溫度傳遞,平安銀行與特區共成長,這不僅是一家銀行的發展敘事,更是深圳金融改革創新的生動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