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面臨6萬億債務到期,是否會通過戰爭脫困?

6萬億債務即將到期,走投無路的特朗普,會發動一場戰爭嗎?

說實話,看看現在的特朗普,真讓人有點兒替他着急——那種焦慮感像是被逼到牆角的老狐狸,眼看着6萬億美元的債務就要到期,而他手裡的資金根本跟不上形勢,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知道自己必須有所作爲,問題是,他還能做些什麼?如果你以爲他會選擇像普通人一樣好好想想出路,那你就錯了。特朗普不是普通人,他有一套更直接的“解決”方式。別的不說,他有做過極限操作的前科——你記得那些他搞的貿易戰嗎?結局是啥?他也知道,不管再怎麼耍弄,財務上的大坑不是靠這些小聰明能填得上的。

好了,我們從頭說起。先不管特朗普是否會選擇跟別的國家打一場戰爭來轉移內外壓力,單說他如今的財政危機,真的是到了個不容小覷的地步。

特朗普的經濟算盤打得響,但現在的算盤卻似乎打破了。先說債務,6萬億的債務,站在即將到期的邊緣,時間一逼,他能指望的資金補充途徑早就已經變得越來越窄。美聯儲是個“工具”,但它不是萬能的,這麼多年來一直靠着量化寬鬆來“保命”,結果呢?效果早已消耗殆盡。所以特朗普開始做些“刺激”的事情,什麼通過減稅,什麼關稅戰,都在試圖通過外部“收割”來換取點兒喘息的機會。可惜,玩火玩得越來越大,卻沒人替他擔保能燒出一條路來。讓人不禁想起他與馬斯克合作時,結果卻成了“失敗典範”。那個時候他覺得馬斯克能解決什麼改革,可這對“美國夢”的推動力,不僅沒見效,還一堆亂象。光靠這幾招能扭轉財政局面?根本沒戲。

再來看看特朗普如何應對烏克蘭局勢。你不覺得這也有點反映出他“捉襟見肘”的經濟政策嗎?曾經,特朗普試圖以“援助”作爲砝碼,威脅要停掉對烏克蘭的援助,想着“逼”着他們妥協,拿點“好處”。不過呢,烏克蘭不買賬,他的這個“資本”根本沒能發揮任何威懾力,反倒讓自己的政治局勢更加撲朔迷離。

不得不說,特朗普這次面對的財政赤字,跟歷史上許多大國的經濟困境一樣——你覺得那些國家會怎麼應對?發動戰爭,轉移內外矛盾。這是個歷史上屢試不爽的手段,雖然聽起來有些極端,但看看歷史上多少大國在走投無路時,選擇了這種“最後的牌”——日本的侵華,德國的閃電戰,甚至是阿根廷的“馬爾維納斯戰爭”,無一不在背後隱藏着經濟壓力的深層推動。特朗普不可能沒有看到這些歷史教訓,也不可能沒有想過如果沒有別的出路,他會不會一不小心,也走上這條路?

這種推測不只是想象。在他過往的行爲中,咱們完全能找到蛛絲馬跡。從他不依不饒的關稅政策到對外部壓力的回擊,特朗普根本就沒有什麼“溫和路線”,每一步都是逼到死角時才找“突破口”。如果說這些措施不成,那未來他還會怎麼做?繼續押寶美聯儲?還是指望“貿易”能解決所有問題?

可笑的是,特朗普那點兒“外交小算盤”,並沒能如他所願。“國際債務”這塊硬骨頭,咽不下去的美國,越來越得不到外部的資金支持了。特別是來自中國和歐盟的債務購買需求大幅下降,這讓特朗普幾乎無路可走,換個角度想,這時候如果特朗普真的想靠“戰爭”來解決經濟問題,似乎也不是沒有可能。這位大爺當年爲了選票可是什麼都敢幹,能發動一個外部戰鬥來“恢復威信”,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特朗普這種人,你還真別指望他心裡有什麼“人民至上”的理念。他的政治生涯充滿了反覆和衝突,他早就深知“戰爭可以帶來資源和注意力”。甚至不難想象,特朗普爲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完全可能採取這種“極端”的做法。可他在過去的言辭中曾多次提到過“動武”,說什麼“美國要強硬起來”,這些話聽起來充滿了煽動性,但誰又能保證他不會把這種心態帶入到實際操作中?

回顧特朗普的過往,我們看到的是他在經濟困境面前的種種無奈,而這些都能給我們提供一個線索。6萬億的債務就擺在眼前,時間一秒秒過去,他手裡的“籌碼”也越來越少。可能沒人能預測特朗普會選擇哪條路,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一切都走到死角,他會不會“爲國家”做出極端選擇?

未來怎樣,也許誰也無法準確判斷。但可以確信的是,特朗普能讓美國的命運從一個高峰跌入低谷,甚至可以把這個國家推向戰爭的邊緣,來換取一些短期的轉機。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一個老套路。

或許,特朗普並不打算在眼下的困境中束手無策,他或許真的在尋找下一個機會,在那個時刻,或許我們就會看到一場不速之客——那一場可能爲了“解決債務危機”而發動的戰爭。

這場遊戲已經開始,特朗普的棋局,能否繼續圍繞這個美國夢,還是走向一個新的“衝突點”?時間,會給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