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開始對美聯儲下手

當地時間8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佈公開信,宣佈即刻罷免美聯儲理事麗莎·庫克(Lisa Cook),理由是其涉嫌抵押貸款欺詐。這是美聯儲111年曆史中,首次出現總統解僱美聯儲理事的案例。分析指出,特朗普推動罷免麗莎·庫克的核心目的,是爲了在美聯儲七人理事會中製造更多空缺,加速特朗普陣營理事佔據多數席位的進程。受此影響,美元應聲下跌,避險資產黃金、日元飆升,美債收益率下挫。

特朗普在公開信中援引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的刑事移交材料,指控庫克在2021年申請貸款時將密歇根州和佐治亞州的兩處房產均申報爲“主要住所”,以此騙取更優惠的貸款條件。

特朗普斥責其行爲“欺詐且可能構成犯罪”,並宣稱“美國人民無法信任她的誠信”。然而,庫克堅決否認指控,強調正在收集證據澄清事實,並拒絕因“霸凌”而辭職。

儘管特朗普引用1913年頒佈的《聯邦儲備法》中“因正當理由可解僱理事”的條款,但法律界普遍質疑其合法性。

路透社分析稱,《聯邦儲備法》不允許美國總統因政策分歧解職美聯儲領導官員,這使美聯儲長期以來被視爲享有特權地位,遠離政治干預。但法案確實允許有“正當理由”的撤換,這對美聯儲來說意味着什麼尚不清楚,可能將成爲美國最高法院最終裁決時面臨的法律挑戰當中的焦點。

該法案規定的“正當理由”歷來被解釋爲瀆職、嚴重行爲不端或喪失履職能力,而非未經司法定罪的指控。1935年最高法院判例(Humphrey's Executor案)已明確:總統無權隨意罷免獨立機構官員。法律專家指出,庫克可通過訴訟暫保職位,而案件最終可能訴至最高法院。

解僱庫克的決定還加劇了外界對美聯儲喪失獨立性的擔憂。庫克2022年被美國前總統拜登提名、經國會批准出任美聯儲理事,也是美聯儲首位非洲裔女性理事。若她最終被解僱,特朗普有權提名繼任者重塑美聯儲理事會。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已任命了其中兩位現任理事,並已提名其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蘭填補由拜登任命的阿德里亞娜·庫格勒近期提前騰出的第三個席位。

掌控了美聯儲理事會,也就意味着特朗普足以決定其他12位美聯儲地區聯儲主席的任命。根據《聯邦儲備法》,所有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的任期均爲五年,在以數字1或6結尾的年份的2月底到期。雖然地區聯儲主席的提名由地區聯儲內部決定,白宮無權干涉,但需由美聯儲理事會來投票是否批准他們的提名或連任。

澳大利亞國民銀行策略師Rodrigo Catril指出,特朗普此舉旨在將美聯儲轉化爲“政治附庸”。若庫克席位由特朗普盟友接替,美聯儲理事將會形成“降息四人組”,徹底架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自上世紀90年代起,央行獨立性被視爲全球經濟穩定的基石,而特朗普的干預恐引發“效仿潮”,動搖多國央行信譽。

此前,特朗普曾多次炮轟鮑威爾,威脅要解僱他。在懷俄明州傑克遜霍爾舉行的美聯儲年度研討會期間,來自世界各國的央行官員紛紛表示擔憂:如果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央行屈服於政治壓力,將爲其他國家的政治干預開創危險的先例。

歐洲央行決策者奧利·雷恩(Olli Rehn)表示:“對美聯儲出於政治動機的攻擊會在精神上波及世界其他地區,包括歐洲。”

德國央行行長、歐洲央行管委會成員約阿希姆·內格爾(Joachim Nagel)指出:“這提醒我們獨立性不應被視爲理所當然。我們必須履行職責,明確獨立性是價格穩定的必要條件。”

在美聯儲獨立性遭遇重大威脅的背景下,對美元資產的信心也受到質疑。

道富集團東京分行經理巴特·若林(Bart Wakabayashi)警告,若總統可憑未證指控罷免理事,美國製度的“穩定性和可信度”將崩塌,動搖全球資本對美債的長期信心。

新加坡盛寶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Charu Chanana認爲,市場正在重新調整,一旦庫克被撤職,更有可能提前降息。但這不僅僅是降息的問題,還關係到美聯儲的獨立性和美國日益增長的機構風險。

瑞穗證券首席策略師Shoki Omori表示,對美聯儲失去信心可能也會導致對美元失去信心。市場還沒有消化特朗普可能會攻擊其他美聯儲官員的事實。預計美聯儲9月份有更高几率降息,並在今年進一步降息,這推動了美元兌日元的下跌。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