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豁免關稅中暗藏的技術陷阱

特朗普豁免關稅中暗藏的技術陷阱

RainmanHead

美國突然對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半導體設備等20類商品豁免145%的“對等關稅”,爲此美國還玩了個文字遊戲,特朗普簽署的命令中,並沒有說是爲了中國而豁免,而是說所有符合條件的國家,均可豁免。

實際上呢,被豁免的20類商品中,來自中國的產品佔了美國進口總額的50%,反轉來的太快,即便是說過“做人要靈活”的特朗普,也不好意思在命令中說是因爲中國而豁免。

對於美國的這次豁免,決不能輕易認爲美國這是向中國跪了,而是要看到其中暗藏着戰略博弈的“技術陷阱”:

第一,“美國成分≥20%”的捆綁策略,豁免條款要求企業證明產品中美國技術、專利或零部件佔比超過20%。例如iPhone因採用高通芯片和博通射頻器件達標,而完全國產化的低端電子產品仍被排除。此舉迫使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等中企必須採購美光存儲芯片,削弱自主可控能力。

第二,“高端放行、低端封鎖”的雙軌制,半導體設備、5G基站等高端產品獲豁免,但聖誕裝飾品等低端商品維持25%關稅。這種差異化作法表明,美國是想既保護本土低端產業,又確保美國能繼續享受中國在ICT領域的製造紅利。數據顯示,被豁免的20類商品佔中國對美出口額的23.6%,但涉及美國企業80%的核心供應鏈。

第三,規則制定權的隱形爭奪,美國在豁免條款中嵌入IEEE、JEDEC等技術標準,試圖通過“規則軟權力”替代關稅硬封鎖。而中國迅速調整原產地規則,將英特爾在華封裝芯片定義爲“美國製造”,反制其技術綁定企圖。

也就是說,美國這次做出豁免,絕對不是善意讓步,而是在跟中國鬥智鬥勇。

一方面,是緩解美國國內通脹與消費壓力,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佔美國消費市場的85%,若維持高關稅,iPhone等產品價格可能飆升92%-150%,即2400−3000美元,直接加劇通脹。

另一方面,是保障美國科技產業供應鏈穩定,全球75%半導體封裝測試、35%稀土材料依賴中國,美國軍工和高科技產業難以短期替代。例如,中國管制鎵、鈧出口後,美國戰鬥機生產線一度面臨停擺。

另外,特朗普也有其政治上的考慮,明年將進行中期選舉,而民調顯示62%搖擺州選民將通脹歸咎於關稅,豁免電子產品可穩定基本盤支持率。

美國這一次減稅在本質是“戰術性退讓”,旨在緩解短期經濟陣痛,但長期來看,其跟中國對抗的總戰略沒有變,它還是會通過種種手段遏制中國的科技升級。

因此特朗普豁免電子產品的關稅,我們只能說是取得了部分的勝利。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