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等關稅“外強中乾”?美股大漲美元大跌,市場風險偏好不降反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多次預告的對等關稅出爐,但卻推動市場風險偏好升溫。

當地時間2月13日,特朗普宣佈,他已決定徵收對等關稅,讓美國與貿易伙伴彼此徵收的關稅稅率相等,並稱將考慮對使用增值稅制度的國家加徵關稅。對於對等關稅的徵收時間,備忘錄並未進行具體說明。

特朗普宣佈的對等關稅未立即實施,爲通過談判解決貿易糾紛留出空間。2月13日,美股三大指數普漲,美元指數下挫,非美貨幣普遍走高。

二進制資產高級基金經理傅英傑對記者分析稱,特朗普上臺後的幾輪關稅大棒對市場的影響呈現出邊際效應遞減的趨勢,市場也對其逐漸脫敏。另外,本輪對等關稅在正式宣佈前也由媒體傳出延後實施的利好,所以美股不跌反漲。

不過,特朗普四年任期纔剛剛進入第四周,未來仍籠罩着巨大不確定性。

對等關稅“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特朗普爲何祭出對等關稅?備忘錄顯示,這是要“減少龐大且持續的商品貿易逆差”,並解決與外國貿易伙伴之間“其他不公平和不平衡的貿易問題”。其他國家的關稅率、對美國商品徵收的其他稅、行業補貼、准入門檻和政策限制、匯率貶值和勞動力工資水平等因素,都將被特朗普政府用來評估“對等關稅率”。

特朗普表示,“爲了公平起見,我決定徵收對等關稅,這意味着無論其他國家向美國徵收多少關稅,我們也將向他們徵收相同的關稅,不多不少”。

特朗普列舉了包括增值稅在內的歐盟壁壘,他還特別提到日本和韓國,認爲這兩個國家在佔美國的便宜,可能成爲他最新動作的目標。欠發達經濟體受對等關稅的影響更大,因其對美國產品的平均關稅更高。

對於特朗普的關稅,加拿大、德國、日本等美國盟友表示反對,認爲關稅措施將破壞多邊貿易體制,阻礙世界經濟發展,美國及其貿易伙伴都將因此遭受巨大損失。

特朗普對等關稅無疑是個浩大的工程,對他的團隊構成了巨大挑戰,這可以解釋爲什麼最新關稅沒有在早些時候如期宣佈,而且最終宣佈時也缺乏細節。特朗普提名的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所有研究工作應在4月1日前完成,隨後特朗普可以立即採取行動。

德豪國際會計師事務所(BDO International)美國分部負責人、貿易專家達蒙·派克(Damon Pike)解釋稱,考慮到世界海關組織186個成員國的各項商品關稅稅率都各不相同,特朗普設想的對等關稅將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這幾乎是一個人工智能項目”。

事實上,對等關稅在很大程度上是爲了與其他國家談判。白宮官員說,如果其他國家降低關稅,特朗普會很樂意。

不立即付諸實施的決定可能會被視爲開啓談判的信號而非落實到底的決心。特朗普此前對墨西哥、加拿大、哥倫比亞也使出了同樣的策略:在對方讓步後便暫時收手。此外,印度總理莫迪已經採取措施安撫特朗普,過去幾周,印度削減了從摩托車到豪車等諸多產品的關稅,並同意接受無證移民,增加對美國能源的採購。

建銀國際首席策略師趙文利對記者表示,在過去一輪關稅政策中,部分成本被轉嫁給了美國消費者,並推升了通脹。如果特朗普政府在當前高通脹的環境下再次施加關稅,可能導致美國通脹持續,美聯儲將不得不用限制性措施應對。這一方面會提高融資成本,抑制金融活力,另一方面,美國消費者將面臨更高的價格負擔,進而可能削弱消費支出,影響以消費驅動的美國經濟增長。

考慮到政策的實際影響,特朗普沒有立即大幅全面提高關稅,而是採用分階段、分領域的實施方式。這種漸進的政策調整有助於減緩短期內的衝擊,併爲各方提供一定的適應和溝通空間。

未來市場衝擊幾何?

對等關稅未立即實施,通過談判解決貿易糾紛的可能性緩解了市場擔憂。

特朗普一直承諾要實施對等關稅,但2月13日的指令只是啓動了針對其他貿易伙伴對美國商品徵收關稅水平的調查,然後制定應對措施。華爾街因此暫時鬆了一口氣,美國主要股指普漲。

但未來仍存在不確定性,特朗普四年任期纔剛剛開始,關稅政策對美股的影響需要繼續觀察,投資者需要警惕市場波動性。

科技巨頭的海外業務或受衝擊。傅英傑分析稱,關稅政策對科技巨頭海外業務的衝擊有三個方面。一是供應鏈成本上升:如果美國對進口電子產品或零部件加徵關稅,會導致美科技巨頭利潤率下降,可能面臨更高的生產成本。二是海外市場需求變化:關稅可能導致科技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價格上漲,進而影響需求。例如,美國科技公司的產品在歐洲或亞洲市場可能因價格競爭力下降而銷量下滑。三是報復性政策:其他國家可能對美國科技公司實施報復性關稅或限制措施,進一步影響其海外業務的拓展和盈利能力。

在傅英傑看來,關稅政策和特朗普政策對科技巨頭及科技股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既可能帶來成本上升和市場不確定性,也可能催生新的機遇。投資者需密切關注政策動態,更好地評估風險與機遇。

在特朗普關稅影響下,一些領域會受到衝擊,另一些則有望受益。傅英傑分析稱,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是否會真正執行,這是短期干擾市場的因素,需要避開有被加徵關稅風險的公司,美國本土企業將是風險較小或有可能受益的公司。美國經濟目前沒有出現明顯的警報,在就業與消費仍具有韌性的背景下,受益於美國經濟與消費的公司上半年仍有機會表現相對強勢。此外,受益於人工智能產業興起、業務和海外相關性較低的公司成爲較好選擇,關稅風險較小,人工智能2.0階段,短期股價回調的相關公司或創造機會。

在白宮表示不會立即對其他國家實施對等關稅後,美元進一步下跌。2月13日,美元指數下跌0.61%至107.25,爲1月27日以來最低點。

特朗普推行的“美國優先”政策,尤其是加徵關稅,旨在保護美國國內產業。然而,這一政策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貿易緊張局勢,增加了國際貿易的不確定性,並可能對美元的穩定性構成威脅。趙文利提醒,關稅政策可能導致其他國家採取反制措施,從而減少對美元的需求,尤其是與美國貿易關係較爲緊張的國家。

展望未來,趙文利對記者表示,美元走弱也有可能成爲經濟格局變化的契機。如果美國經濟開始降溫,並且美聯儲寬鬆的貨幣政策持續,可能導致美元貶值。降息可能導致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利差縮小,進而減弱美元的吸引力。此外,全球經濟復甦也可能導致美元走弱。如果其他主要經濟體(如歐元區和中國)實現強勁復甦,吸引資本流入這些地區,美元的吸引力將減弱,從而導致美元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