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稱或將“大幅降低”對華關稅 外貿行業“警惕”應對 新興市場成開拓方向
財聯社4月24日訊(記者郭鬆嶠)“目前來看,不管關稅降低與否,我們還是繼續開拓新興市場。就算關稅降低,我們也要警惕其他潛在風險,比如匯率波動、貿易保護主義以其他形式出現等,”一家廣東機械出口企業市場工作人員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同時不會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除了美國市場,我們會加大對歐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市場的開拓力度,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增強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高關稅將“大幅下降”,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暗示中美關係將緩和,並表示對華高關稅不可持續。
面對特朗普在關稅議題上的反覆,市場各界正積極調整策略以應對潛在風險。“目前關稅戰對公司影響很小,因爲美國市場只佔公司體量的10%,但是會影響公司2025年的增量。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深圳市省油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樑海寧表示。該公司是儲能產品的出口企業。
樑海寧透露,“我們去年和今年開拓了拉美國家以及東南亞國家的市場。”日前,財聯社記者採訪深圳外貿企業,他們普遍表示,對美國加徵關稅的行爲早有預期,且有所準備。這些年,不少深圳企業也通過擴大客戶來源國、轉向內需市場、做大品牌效應等方式,分散風險,緩解了此次關稅戰對他們的衝擊。
政府層面,廣東省上下同步發力,深圳市商務局正在完善內外貿商品評價體系銜接,進一步拓寬“圳品”品類,東莞、珠海、廣州等地出臺穩外貿政策組合拳,以資金補貼、市場拓展和內外貿一體化等措施,助力企業提升抗風險能力。
業界建議,廣東需依託科技與產業鏈優勢,深化RCEP合作,推動高技術產品出口,進一步鞏固全球貿易競爭力。
相關部門的幫扶支持一刻未停
針對關稅壁壘的挑戰,外貿企業正實施積極的適應性變革。
深圳聚集了衆多外貿企業,2024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4.5萬億元併成爲內地“外貿第一城”,作爲外貿大市的深圳如何應對衝擊?
數據顯示,深圳對美貿易額佔比近年來持續走低。2024年,深圳與美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4635.2億元,在其外貿總額中的佔比降至10.3%,美國也從深圳第一大貿易伙伴滑落至第三位。
爲了應對關稅影響,深圳市商務局上週還發布了“2025年深圳穩外貿支持政策要點”(簡稱“政策要點”),從支持企業線上線下開拓市場、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擴大重點商品進口規模、增強企業綜合服務保障機制等10個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幫助企業積極應對國際貿易形勢變化,穩訂單拓市場。
據記者調查,深圳不少企業未雨綢繆,此前就已啓動全球化產業佈局,通過開拓新興國際市場來分散貿易風險,避免對單一市場的過度依賴。
作爲一家出口移動儲能產品的外貿企業,深圳市省油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樑海寧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在前幾年關稅壁壘初現的時候,公司就有意調整了市場佈局,出口到歐洲、日韓、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目前關稅戰對公司影響很小,因爲美國市場只佔公司體量的10%,但是會影響公司2025年的增量。
樑海寧直言,我們之前預計2025年美國市場比例佔公司銷售額的15%-20%,目前看難度很大。“我們的美國客戶希望我們做一些儲備,比如東南亞製造,甚至是美國製造,但在我們細分領域,我們認爲半年內較難實現,尤其是大批量生產。”
事實上,深圳市、區兩級政府對外貿企業的幫扶支持一刻未停歇。
記者瞭解到,深圳市商務局正在完善內外貿商品評價體系銜接,進一步拓寬“圳品”品類,增強零售批發、會展政策支持,促進內外貿市場渠道對接,以多方協同賦能的確定性應對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
此外,深圳正邀請外貿企業與內銷渠道填寫需求信息表和零售批發企業信息表,以此更好地針對性服務企業拓展市場。
龍崗區是深圳跨境電商產業大區,而跨境電商又是外貿增長的新引擎。深圳市、龍崗區商務局近期也集中圍繞穩外貿政策展開宣講,內容涵蓋專項資金扶持、海外倉建設、貿易結構轉型等方面。
深圳海關公佈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深圳港外貿集裝箱吞吐量達到788萬標箱,同比增長19.6%,創下同期歷史新高。
深圳外貿“開門紅”得益於不斷開拓新興市場,爲深圳外貿穩增長提供重要支撐。數據顯示,廣東省2024年對美出口比重已從歷史高位降至16.10%。此消彼長,如今,東盟已是深圳第一大貿易伙伴,2024年進出口7515.5億元,增長22.3%。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圳可以充分利用科技優勢、區位優勢、產業鏈優勢等,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促進區域間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增強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競爭力。
“面對關稅大戰對產業鏈的衝擊,深圳可以積極維護和革新國際產業鏈。一是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完善產業配套,提升產業鏈的穩定性和韌性;二是以創新爲驅動,加大在新興技術領域的投入,吸引國外投資者和製造商融入深圳的產業分工體系,強化深圳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三是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使深圳產品憑藉技術優勢在國際市場具備更強競爭力。”白明說。
新興市場成增長新引擎
深圳對於企業支持僅是廣東的一個縮影。
記者注意到,進入4月,廣東省各地接連推出多項外貿支持政策,助力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此前,廣東另一座外貿大市東莞發佈《關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工作方案》,圍繞市場拓展、產業升級、金融支持和營商環境優化四大方向,推出30條具體措施,形成一套系統化的“政策組合拳”,既解決企業當前難題,也爲長遠發展提供支撐。
白明認爲,東莞的穩外貿措施既貼合本地實際,又爲其它地區提供了可借鑑的範例:東莞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領域的產業鏈優勢,可通過技術攻關、產業協同等方式,向高附加值環節躍升。
白明進一步分析,東莞跨境物流需避開與廣州、深圳“硬碰硬”,需要因地制宜優化跨境物流:深圳港的優勢在於國際幹線,廣州港強在內貿樞紐,東莞可依託虎門港綜保區打造“灣區快線”,聚焦“香港機場-東莞”空陸聯運,滿足跨境電商48小時全球達需求。
與此同時,珠海出臺《珠海市穩外貿若干措施》,鼓勵企業大力發展跨境電商集貨、倉儲、通關等跨境電商產業鏈核心業務,提升珠海跨境電商貨物集聚和分撥能力。中山市此前發佈《中山市穩外貿促增長若干措施》,圍繞開拓市場、產業升級、金融支持等多個維度推出15項具體舉措,並提出促進東盟、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實現兩位數增長。
廣州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印發《廣州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5年工作要點》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遴選培育內外貿一體化試點企業,支持外貿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
記者在採訪中也瞭解到,面對持續的“關稅風暴”,不少外貿企業都通過開拓新市場和推動轉型升級兩大策略應對挑戰:一方面積極拓展業務空間,另一方面着力提升產品競爭力。
主營移動儲能產品的省油燈網絡科技把目光投向新興市場。“我們去年和今年開拓了拉美國家以及東南亞國家的市場,目前已經批量交付,希望今年能做到公司銷售份額的10%。”樑海寧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支持外貿企業方面,廣東多地不遺餘力,通過直接資金補助、降低經營成本等"實招",增強企業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比如,陽江支持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對入選廣東省“跨境電商+產業帶”試點的縣(市、區)給予不超過300萬元;東莞將重點展會目錄擴容至126個,新增中東地區展會支持,展位費、特裝費、機票費最高可獲50%補貼……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韓永輝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朋友圈”來看,廣東對東盟、“一帶一路”國家、歐洲等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均保持增長,特別是一季度對東盟增長6.9%,繼續穩居第一大貿易伙伴。這表明廣東外貿正逐步擺脫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全球化佈局更加均衡。
韓永輝也針對廣東應對外部壓力提出了三點策略建議。他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首先,促進出口產品結構升級,向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轉型,減少對低端產業和單一市場的過度依賴;其次,鼓勵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多元化佈局,重點開發中東、拉美及非洲等新興市場;最後,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深化與RCEP成員國的經濟貿易合作,釋放區域政策潛力,提升抵禦外部風險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