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在關稅逆風中艱難前行——當前世界經濟形勢辨析

新華社北京8月19日電 題:在關稅逆風中艱難前行——當前世界經濟形勢辨析  新華社記者閆潔  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世界主要經濟體陸續公佈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世界經濟在多重挑戰中艱難前行。一方面,美國關稅戰衝擊全球經貿秩序,削弱世界經濟增長動能,成爲拖累世界經濟的最大“風險源”。另一方面,加強合作應對挑戰成爲共識,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經濟體着力優化經濟結構、促進貿易多元化、加強地區協作,推動世界經濟磨礪更強韌性。

動能不足 發達經濟體增速放緩

2025年上半年,美國頻繁推出單邊關稅措施,嚴重侵蝕世界經濟增長動能。整體而言,地區、國家之間增長分化明顯,發達經濟體增長勢頭弱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  發達經濟體中,美國關稅政策加劇其自身經濟風險。受關稅擾動,企業大幅增加進口提前囤貨,導致美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出現萎縮;二季度GDP部分緣於“搶進口”效應減弱後的基數調整而實現增長,但佔美國經濟總量約70%的個人消費支出(PCE)僅增長1.4%,內生需求出現疲軟態勢。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美國經濟正顯現承壓跡象:就業增長來源收窄,關稅對通脹的影響開始顯現,作爲經濟增長主要引擎的消費支出開始熄火。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8月初發布的最新報告預計,受關稅政策影響,美國實際GDP增速今明兩年將分別下降0.5個百分點。  今年第二季度歐元區GDP環比增長0.1%,創下2024年年初以來最低季度環比增幅。德國、意大利等歐洲主要經濟體出口在二季度受挫,拉低歐元區整體經濟增速。按照歐盟與美國達成的新貿易協議,歐盟對美大部分出口將面臨高關稅,同時歐盟還要增加對美投資和能源採購,將導致自身產業競爭力削弱和就業崗位減少,拖累歐盟經濟增長前景。  日本政府日前發佈更新數據,將日本2025財政年度實際GDP增速從先前預期的1.2%下調至0.7%,主要歸因於美國加徵關稅。日本共同社最新調查顯示,在關稅戰陰影下,僅約三分之一日本大企業預期日本經濟會繼續增長,比例遠低於今年1月調查時的七成。韓國經濟今年第一季度出現負增長。受內需復甦乏力、美國濫施關稅重挫出口等因素影響,韓國中央銀行已大幅下調今年經濟增長預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底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指出美國貿易政策給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帶來持續不確定性,世界經濟仍較爲脆弱。IMF強調,全球經貿活動因美國關稅衝擊而扭曲。今明兩年,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仍將威脅世界經濟穩定。  從地區來看,不少亞太地區國家展現出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活力,成爲引領全球增長的重要力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研究員塞蒂奧·布迪安託羅認爲,亞洲正在全球動盪中逆勢前行,東亞和南亞成爲逆流中的砥柱,不少亞太地區國家展現出強勁的可持續發展動力。

挑戰重重 全球經濟受關稅逆風擾動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關稅戰擾亂全球正常經貿活動、跨境投資波動下行、產供鏈碎片化風險上升、全球債務規模高企、宏觀金融風險加大……當前,世界經濟面臨更多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因素。不少觀察人士認爲,美國頻繁揮舞關稅“大棒”,成爲拖累其自身和世界經濟增長前景的最大“風險源”。  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7月發佈的報告指出,由於美國加徵關稅導致全球貿易衝突加劇,世界經濟正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警告,關稅不確定性正阻礙貿易和投資等商業決策,損害全球供應鏈。對那些與美國有貿易往來的欠發達國家來說,最嚴重的經濟影響尚未顯現。貿發會議秘書長蕾韋卡·格林斯潘擔心,美國關稅政策可能引發負面“連鎖效應”,令全球最不發達國家承受嚴重衝擊。  美國關稅措施不僅破壞全球經濟運行,製造巨大不確定性,也令美國自身經濟和信用蒙受損失。摩根大通研究所的研究發現,與特朗普政府所謂“關稅成本將由外國製造商而非美國企業承擔”的說辭相悖,關稅政策可能令美國企業面臨高達數百億美元的鉅額直接成本,導致企業被迫以漲價、裁員、停止招聘或降低利潤率等方式加以消化,壓力最終將傳導至美國民衆。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最新報告顯示,美國政府今年以來實施的各類關稅措施將導致該國物價水平短期內上漲1.8%,相當於平均每戶家庭損失2400美元。  瑞士再保險公司最新報告顯示,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打擊人們對美國政府的信心,還嚴重削弱美國市場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隨着全球供應鏈效率下降,美國的平均通脹率可能呈現結構性上升。  高盛集團、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美國主要券商最新預測顯示,由於關稅政策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預計2025年年底世界經濟增長將放緩。

合作發展 全球南方成關鍵力量

關稅戰陰影下,各國深化合作,以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貿易多元化、加強地區協作等方式增強經濟韌性,應對外部壓力和不確定性。與此同時,全球南方羣體性崛起,在維護和加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經濟全球化更加普惠包容方面發揮着更加重要作用。  面對高關稅引發的貿易混亂,東盟國家努力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多邊協議釋放更多紅利,加速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非洲國家加快區域市場整合,通過加強區域貿易合作,努力爲非洲建立起抵禦全球貿易震盪的“安全網”。IMF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中強調,各經濟體務實合作至關重要,應致力於減少貿易和投資壁壘。  在發達經濟體貿易走弱背景下,人口占全球七成的南方國家市場蓬勃發展。2000年以來,發展中國家貨物貿易增長4.6倍,遠快於發達經濟體,佔全球比重從30%提高到45%,日益成爲全球貿易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如今的全球南方,經濟總量在全球佔比超過40%,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已經成爲帶動世界發展、完善全球治理的關鍵力量。奧緯諮詢董事合夥人貝哲民認爲,世界供應鏈正向全球南方地區再平衡,全球南方逐漸成爲歐美重要出口目的地和全球市場需求來源。  作爲全球南方一員,中國上半年經濟同比增長5.3%,展現出強大韌性和發展潛力,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成爲推進世界經濟的“穩定源”,共享發展機遇的“引力場”。在保護主義逆流衝擊世界經濟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宏觀政策組合效應不斷釋放,進博會、鏈博會、消博會、服貿會等國家級展會“矩陣”持續發力,不僅彰顯中國增強自身經濟韌性與活力的底氣和能力,更讓世界看到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和誠意。  近期,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銀等外資機構紛紛上調中國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美國景順集團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主權財富基金對華投資熱情高漲,不願錯失中國由科技驅動的經濟發展機遇。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中國的穩定與發展,意味着信心與機遇。”馬來西亞絲路之友俱樂部主席黃振隆表示,無論是通過進口帶動區域出口,還是以開放姿態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綠色能源轉型、產業鏈協同發展,中國都已成爲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