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更甜的密碼(人民論壇)

桃子爲什麼甜?最近,中國團隊在國際期刊發表成果,揭開了“甜蜜原理”:一種特殊蛋白質,在桃子積累蔗糖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一科研成果,爲培育風味更好的新品種提供了理論依據。

科技進步,可以讓桃子更甜。而讓這份甜,甜進羣衆心裡,靠的是產業發展。

湖北棗陽,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宜桃樹生長。經過長期發展,如今在棗陽,從5月中旬到11月初,月月有鮮桃上市;桃酒、桃膠等產品不斷豐富;藉助非遺展示、音樂派對等活動,文旅融合帶動產業全面振興……

縱向看,更能體會產業發展是如何讓日子變甜的:先是科學種植築牢產業根本,繼而精深加工拓展產業鏈條,進而農文旅融合開闢發展空間,場景越來越豐富,產業越來越多元,羣衆的錢袋子也越來越鼓。

這也啓示我們,要嚐到發展的甜頭,離不開關鍵的四個字:因地制宜。適宜的纔是健康的,如果“水土不服”,再好的產業也是無本之木,開不出繁花、結不了碩果。棗陽的“桃經濟”,就是在立足自身優勢、深挖資源潛力中培育出的“致富果”。

精準定位的基礎上,還要紮根領域,持續深耕。只要看準了,就要抓緊幹,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不斷放大自身優勢。

不由得想起浙江義烏生意人餘永遠的發家故事。從臉盆、拖鞋到垃圾桶、拉力器,他早年都賣過,都不怎麼成功。但就在不斷的嘗試中,他逐漸錨定了生活用品這個領域,也摸清了百貨生意的思路和電商運營的門道,最終找到了捲髮棒這個突破口。這兩年,義烏原來的一些外貿業務受阻,他又勸做外貿生意的經營者,轉型爲捲髮棒供應原材料,有錢一起賺。

面對動態的市場,或許一時看不清、摸不透,但不怕多嘗試、多探索,保持感知市場的靈敏和及時調整的靈活。同時一旦確定了方向,就要保持必要的耐心,就像桃子的甜不是一天形成的,日積月累纔有味道。

即便是桃子,也是衆口難調,有人喜歡脆甜,有人更喜歡軟糯。從摘果到上市,掌握好節奏、把握好時機,才能合時宜、合需求。

綜觀發展實踐,因時制宜、有序有效是重要方法。以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爲例,新舊動能轉換的過渡和銜接要做到穩紮穩打、步步爲營,不能“‘金娃娃’還沒抱上就先把吃飯的傢伙扔了”。把握好發揮固有優勢和轉型發展的平衡,做到以新化舊、循序漸進,堅持有所爲有所不爲,就不難打開新賽道、蹚出新路子。

無論千行百業,還是省市縣鄉,發展的味道,終歸“成熟”才醇厚。因爲成熟,面對外部衝擊時,才能從容應對;面對爬坡之艱時,纔會懂得取捨;面對闖關之難時,才知勇往直前。

發展日漸成熟的產業與區域,也讓國民經濟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強健。正如外媒評價,“國內進步和全球參與的協同共振”使得“中國日益受到全球讚賞”。這何嘗不是“成熟的世界大國”的重要標誌。

闊步走在大道上,明晰定位與方向,保持耐心與定力,因地因時而變,發展的境界必將日臻成熟,發展的成果也必將“像糖果一樣甜甜美美”。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1日 04 版)

李洪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