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急診常壅塞 建置整合平臺

桃園11家急救責任醫院有6家急診常見壅塞,衛生局建置資訊整合平臺盼改善狀況。記者陳俊智/攝影

桃園市11家急救責任醫院中,其中6家急診常壅塞,林口長庚醫院、衛福部桃園醫院、國軍桃園總醫院等急診留觀或等待住院超過48小時比率高於全國與北區指標。議員批評急診病患大排長龍,應設法導入智慧監控系統。桃園市衛生局表示,正在設計整合平臺,呈現各院收治狀況以利調度。

全國各地常見急診醫療量能不足,桃園市審計處調查,在急診留院觀察或等待住院超過48小時比率,林口長庚22.9%、部立桃園醫院11.42%、國軍桃園總醫院16.45%、天晟醫院爲21.71%,比去年第3季全國指標5.87%、北區業務組指標9.29%高。

桃園有名90多歲老婦日前深夜掛急診,醫師通知要住院觀察,但院內沒有空病牀,老婦在走廊整整躺了一整天,備受折磨。議員吳嘉和認爲,市府應設法解決急診塞車問題。

據瞭解,急診塞車等待時間動輒1、2個小時,急診轉住院則得等更久。衛生局長賈蔚坦言,林口長庚、部桃、國軍桃園總院、聖保祿、聯新國際和敏盛等6家醫院,常見急診排隊問題。

護理人員指出,有些急診病患需住院治療,但並非急迫到得馬上住院,當患者或家屬不願返家候診,留觀與等待住院比率自然拉高,也造成急診塞車。

桃園市衛生局指出,衛福部有各醫院急診收治人數與全院病牀空牀數等即時資訊,但未能反映全貌,市府正規畫監控系統,納入急診即時人力、患者傷病等級分類,計算出代表醫院急診收治量能數值,若數值顯示醫院服務近滿載,系統會示警,衛生局會提醒醫院轉介。

衛生局表示,這項系統採購案8月21日已招標完成,若順利最快9月底有初步成果;因各醫院使用資訊系統不同,經溝通11家責任醫院都願意提供參數納入市府的整合平臺,將在系統上線後,視運作情形再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