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溪新設橋樑 地方盼增匝道

桃園市大溪區假日塞車問題嚴重,桃園市政府計劃興建第3座橫跨大漢溪橋樑,評估可轉移武嶺橋3成交通量,預計2030年完工。(呂筱蟬攝)

桃園市大溪區假日塞車問題嚴重,桃園市政府計劃興建第3座橫跨大漢溪橋樑,評估可轉移武嶺橋3成交通量,預計2030年完工。月眉裡長黃文中要求市府評估增設匝道,並在月湖路設置引道達到車輛分流。市府工務局迴應,新橋以特殊橋形式興建無法增設匝道;交通局則評估設置引道恐會造成當地塞車加劇,降低新橋效益。

桃園市府爲改善大溪區假日交通壅塞,推動大漢溪兩岸道路串連延伸臺3線新建第3座橋樑,這是繼大溪武嶺橋、崁津大橋後興建的第3座跨越大漢溪橋樑,左岸將配合國道3號興建八德交流道規畫銜接建置聯絡道路,連接右岸至臺3線大溪信義路,初步規畫新橋全長約1.1公里,採高架設計造型鋼構,解決大溪塞車問題並增加觀光效益。

月眉裡長黃文中指出,這項專案今年6月曾舉辦地方說明會,但並未提到該裡月湖路設置往新橋的引道,希望相關局處可以納入規畫,因爲現今大溪老街每年吸引百萬觀光人潮,如果要改善車流回堵問題,期盼可以在月湖路設置引道連接未來的新橋,將可改善當地交通壓力。

國民黨市議員李柏坊指出,大溪區最大的停車場就在月眉裡,市府新設第3座橋樑將車流引至信義路大溪老街,但市區內找不到停車位,民衆仍需回頭到月眉停車場,且月眉裡有休閒農業區,周邊還有山豬湖生態園區、中莊調整池等,是一個觀光鏈結點,期盼市府再審慎評估未來新橋在月眉地區設置匝道及引道的可行性。

工務局迴應,規畫新橋總長度約300公尺,因爲特殊橋力學結構限制,如果施作匝道僅能以一般PCB、鋼箱梁等結構形式的橋型才能配置匝道,但是需在行水區立墩,會和相關水利法規有所衝突,故本案增設橋樑只能以特殊橋例如斜張橋跨越大漢溪,儘可能避免落墩在河川深水區內。

交通局說,該案新設橋樑評估可分散行經武嶺橋進入大溪老街地區的車流至內山公路(臺3線),以舒緩武嶺橋假日嚴重壅塞問題,如果設置匝道銜接月湖路將車流引導至該處,又會造成當地塞車,除影響當地生態環境外,也恐回堵至匝道及武嶺橋南側出口(武嶺橋與月眉路口),大幅降低本計劃道路原有分散車流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