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市12月起試辦非家戶專用垃圾袋

桃園市環保局12月將對機關、學校、市場試辦垃圾費隨袋徵收,明年1月正式上路,希望能減少桃園市1至2成垃圾量。(本報資料照片)

桃園市爲減少垃圾量,決定今年12月起試辦機關、學校、市場垃圾費隨袋徵收,明年1月正式上路。不過有民代認爲,攤商至今搞不清楚規定,擔心利潤變少,也管不到市場周邊違法攤商。桃園市環保局認爲,新制可減少1至2成垃圾量。

桃園市環保局曾在龜山、八德與新北市交界處實施試辦專用垃圾袋,防止有新北民衆跨界丟垃圾,不過民間反彈大,民代當時也認爲未充分溝通,2023年1.17億元預算遭議會刪除。

民進黨市議員呂林小鳳日前質詢提到,垃圾費隨袋徵收可否訂定3至5年政策試行期,這段時間仍沿用垃圾費隨水費徵收,並由市府提供試辦計劃區免費垃圾袋,養成民衆使用專用垃圾袋習慣,避免民怨反彈。

呂林小鳳說,公有市場周邊攤商若不買垃圾袋,廢棄物該如何處理?若購買垃圾袋是否會增加成本?合法攤商有環保局及經發局監督,但尚未納入管理的違法攤商,幾乎是周遭住戶最頭疼的對象,尤其非固定性攤位,常有無人處理垃圾任意堆置狀況。

環保局表示,目前規畫各機關、公立高中以下學校、公有市場12月試辦隨袋徵收,明年1月正式上路,價格參照雙北每公升收費0.36元,垃圾袋規格有33、75、120公升。桃園人口不斷成長,垃圾量也一直變多,雖然近年垃圾分類落實後減輕壓力,但若包含掩埋場未去化的垃圾仍無餘裕,希望以專用垃圾袋減輕負荷。

環保局表示,公有市場垃圾量大,目前都是專車定點載運,未來若上路後,會加強周邊垃圾破袋檢查,若發現違法攤商垃圾將拒收,估算試辦後可減少1至2成垃圾量,主要是部分攤商分類較不落實,未來若隨袋徵收,不僅可認真分類也會減少垃圾量,希望減輕桃園處理垃圾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