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資訊 | 生態環境部發布16項生態環境標準

01

環保、雙碳、政策

1、生態環境部發布16項生態環境標準

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水生生物水質基準推導基本數據集 第1部分:總綱》等16項生態環境標準。這是依據《生態環境信息化標準體系指南》《環境信息元數據規範》《生態環境信息基本數據集編制規範》制定發佈的我國環境基準領域第一批數據標準。16項標準是我國環境基準體系的組成部分,可與《淡水生物水質基準推導技術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質基準推導技術指南(試行)》配套使用。

2、英國開發直接碳捕集新裝置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研製出一款利用陽光提供能量的新裝置,能直接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爲合成氣,作爲生產可持續燃料的原料。相關論文發表於《自然·能源》雜誌。該裝置是一種太陽能流動反應器,其過濾器在夜間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當太陽出來時,陽光加熱捕獲的二氧化碳,吸收紅外輻射;反應器中的半導體粉末則吸收紫外線輻射,發生化學反應,將捕獲的二氧化碳轉化爲合成氣,用於製造汽車和飛機燃料、化學品和藥品。研究團隊表示,與大多數碳捕集與封存(CCS)技術不同,該反應器不需要化石燃料供電,也不需要運輸和儲存二氧化碳,而是利用陽光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爲有用的化工原料。而且,該裝置適合大規模建設,可用於偏遠或離網地區生產燃料。

02

ESG金融

1、我國首部綠色主權債券框架出臺,助力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財政部近日製定併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綠色主權債券框架》,該文件是財政部作爲國際綠色債券發行人的基石文件。財政部將以此爲基礎,在境外發行中國綠色主權債券,彰顯中國支持可持續綠色發展的決心。據瞭解,綠色主權債券是以國家信用爲擔保、定向支持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的一種國際融資工具,通過市場化機制將全球資金與國家發展需求精準對接,兼具環境效益與金融創新價值。

03

社會實踐、企業動向

1、全球首艘具有碳捕集功能FPSO在上海命名

2月20日上午,全球首艘安裝海上碳捕集和封存(CCS)裝置的Agogo FPSO(海上浮式生產儲油卸油船)在上海中遠海運重工碼頭現場成功命名。計劃於本月底交付開航。該FPSO採用先進的減碳技術,通過捕集船上燃氣輪機燃燒後煙氣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FPSO溫室氣體排放,可降低碳排放約27%,是實現零碳排放FPSO概念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據測算,常規FPSO碳排放在20-30千克二氧化碳當量/桶,根據該輪原油產量,預計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3萬噸,相當於11萬畝森林一年二氧化碳吸收量。

2、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公佈SAF減排量詳細覈算方法

近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公佈了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減排量詳細覈算方法。該方法對航空燃料與碳排放轉換提供了理論和操作依據,航空業淨零排放邁出關鍵一步。經IATA前期測算,與化石燃料相比,SAF的使用能夠大幅降低整個航空運輸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最高降幅可達80%。SAF被認爲是航空業脫碳的“最大槓桿”,在航空業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的過程中將發揮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