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破解行業技術難題 成都企業“懸榜” 北大學子“揭榜”攻關
北大學生來到公司一線實習。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題,可否請北大等高等學府的學子幫忙解決呢?記者昨日獲悉,在成都科創生態島W7,就有成都企業正在探索這一新的合作模式——
今年5月,成都曉多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創新+”工作站開啓“懸榜解題”模式合作,以企業出題、學生主導、一線淬鍊的方式,破解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題。
針對行業難題
企業“懸榜”學子“揭榜”
在曉多科技創新業務運營總部,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大三學生楊浩正與小組成員圍繞“客服場景LLMAgent事實覈查與幻覺抑制”課題展開熱烈討論。他們聚焦的核心挑戰,是解決大語言模型(LLM)在電商客服場景中時常出現的商品屬性混淆、價格錯誤等“幻覺”問題……
“這次合作,源於最真實的產業需求。”曉多科技聯合創始人嶽興明說,針對行業發展遇到的問題,他們先後發佈了包括《客服場景LLMAgent事實覈查與幻覺抑制》在內的10個課題。
“例如,大模型可能混淆‘美白’和‘亮白’兩種化妝品功效,給出誤導性信息,這就是典型的特定領域‘事實性幻覺’。”嶽興明解釋道,這類“幻覺”相比完全虛構內容的通用“幻覺”,更隱蔽,也更難處理,所以他們希望有強大的團隊來加以解決。
企業“懸榜”後,楊浩小組最後成功“揭榜”。
據介紹,區別於傳統校企合作,新的模式賦予本科生“科研主導權”——曉多科技發佈課題後,北大學生圍繞課題,在校內論壇發帖自由組隊,團隊圍繞課題開展前期調研,準備“開題報告”,最後通過企業組織的現場答辯後方能立項。
“我們先讓學生提交方案,再赴北大參加他們的開題答辯,全面評估項目可行性。”嶽興明強調。這種嚴格的准入機制,確保了課題緊密貼合產業實際需求,避免偏離應用方向。
破解實際問題
深入一線感知真實“戰場”
8月上旬,楊浩與4名小組成員抵達天府新區,開啓了爲期半個月、內容密集的“一線”實習。他們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系統學習曉多科技的發展歷程,瞭解大模型應用的技術演進,與曉多算法團隊深度學習,瞭解智能客服各模塊的技術細節……
“最具價值的體驗,當屬深入職場的實地觀察。站在一線客服人員身後,學生們目睹了真實的‘戰場’。”嶽興明解釋道,“例如,顧客反饋贈品如何申請或補發時,客服人員需迅速在多個系統間靈活跳轉,高效處理問題。這種身臨其境的觀察,讓學生更清楚真實生產環境以及一線客服的工作狀態。”
“收穫遠超預期。”楊浩說,他們不僅參加了專家組織的內部分享,深入理解科研論文的創作邏輯,更對曉多科技在生產環境中的技術實現路徑有了清晰認知。團隊已研讀了相關論文,初步有了研究思路,並將在企業導師指導下穩步推進課題。
據悉,此次課題項目合作長達一年,本次一線實習結束後,曉多科技會通過每週例會等形式跟進進度,其技術團隊也會持續提供數據支持和場景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