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爭議中的百果園:價格差了三倍多,但口感差異不明顯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寧 侯佳欣)近期,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吐槽“百果園水果太貴了”“月薪兩萬吃不起百果園”“在百果園隨便買買,一百大元就沒了”引發關注。8月11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實地探訪了幾家百果園門店和部分商超水果區。對比發現,百果園部分水果價格確實顯著高於普通商超。

北京某百果園水果店。王寧攝

走進百果園門店,映入眼簾的是品類較爲豐富的新鮮水果。每一份水果按產地、品質精細分類,並以透明薄膜包裝。在暖色調燈光的映襯下,果皮鮮亮飽滿,色澤誘人,果香彷彿撲面而來,部分水果也有試吃,顧客可自取。

以哈密瓜爲例,百果園內產自內蒙古等地的“軟香玉蜜瓜”爲招牌級,零售價14.9元/斤,會員價(果粉價)13.9元/斤;產自新疆等地的A級“金鳳凰”哈密瓜零售價9.99元/斤,會員價8.99元/斤。而在附近普通商超,同類哈密瓜售價普遍在2.99元至3.8元/斤之間,或按個售賣(約14.5元/個,每個3-4斤)。

記者瞭解到,百果園一般通過社羣營銷吸引消費者加入微信羣,成爲“果粉”即可享受會員價,價格稍低於零售價,但仍高於其他水果店。記者以會員價購買一份新疆A級金鳳凰哈密瓜,實付22.46元,而在商超購買同產地哈密瓜花費6.98元。

記者在百果園購買的哈密瓜(下)與普通商超的哈密瓜(上)。王寧攝

記者請多人將百果園與商超購買的哈密瓜進行盲測。反饋顯示,百果園哈密瓜口感偏清香脆甜,商超產品更顯甜蜜多汁,但總體口味差異並不顯著。一位消費者告訴記者,“價格差了三倍多,吃起來口感並不明顯。雖然水果的視覺很吸引人,但口感和品質始終是第一選擇。”

商超的哈密瓜定價爲2.99元每斤。韓金序攝

百果園一家工作人員表示,“店裡招牌和A級評級不同的兩種蜜瓜因爲產地、口味,甜度不同,定價價格不同。像招牌-軟香玉蜜瓜相對可能更甜一些,A級-金鳳凰哈密瓜偏脆甜,品質都是有保障的。”百果園客服也表示,百果園果品的等級主要根據果實的內在品質、糖酸度、大小規格等進行分級區分的,一般分爲:招牌、A級、B級、C級,不同等級對應不同價格。

百果園門店進口新西蘭的白心火龍果。王寧攝

另一家百果園門店工作人員表示,“每家百果園連鎖門店水果定價都一樣,由總部統一定價。進口水果價格相對更貴。”

8月9日,“百果園稱不會迎合消費者”話題一度衝上微博熱搜榜一。 8月11日,百果園盤中一度跌8%,報1.61港元/股。8月10日,百果園相關負責人答覆上海證券報記者稱,該短視頻有意截取了董事長髮言最具爭議的部分製造對立,“完整的內容有前因後果,並非文中斷章取義”。

延伸閱讀

百果園宣稱不會迎合消費者:去年閉店近千家 由盈轉虧

紅星資本局8月10日消息,百果園集團(02411.HK)董事長餘惠勇近日迴應“水果太貴”的一段話,引發爭議。話題“百果園稱不會迎合消費者”登上微博熱搜。

餘惠勇稱,“百果園這麼多年來都走在一個教育消費者成熟的路上,我們不會去迎合消費者。”他表示,“我認爲商業就兩種,第一個利用消費者的無知,第二個教育消費者成熟。”

不過,宣稱不會迎合消費者的百果園,去年主動推高性價比產品,“性價比”一詞在百果園2024年財報中出現了25次。

圖爲百草園門店(資料圖/圖據視覺中國)

網友稱“月薪2萬元吃不起”

百果園董事長:不會迎合消費者

社交媒體上,曾有不少網友吐槽百果園:“太貴了,月薪2萬吃不起。”“百果園隨便買買,一百塊錢就沒了。”還有網友稱,百果園越來越貴,質量卻越來越差。

8月8日,有媒體截取來源爲“百果園餘惠勇”的一段視頻發佈,視頻中百果園董事長餘惠勇迴應水果太貴稱,“百果園這麼多年來都走在一個教育消費者成熟的路上,我們不會去迎合消費者,我們想告知消費者,最後是消費者自己的選擇。”

視頻中,餘惠勇表示:“水果這個產品非常普通,但是真正瞭解水果的非常少,我們仍然會堅守做高品質的。我要想給顧客留下一個便宜的印象是很容易的,因爲不同的品質差別太大了,哪怕外觀同樣的水果,有的時候差到四五倍。而且便宜的水果供大於求,但真正的好水果是供不應求的,也是它貴的一個原因。我們一方面,可以聽到百果園太貴了的聲音;但另外一方面,我們百果園有幾千萬的會員,如果沒有一批真正認識到百果園價值的顧客,那百果園也就不復存在。”

圖爲餘惠勇迴應水果太貴視頻截圖

餘惠勇還提到:“我認爲商業就兩種,第一個利用消費者的無知,第二個教育消費者成熟,像百果園這麼多年來都走在一個教育消費者成熟的路上。我們不會去迎合消費者,他並不清楚所謂的便宜之類的,我們想告知消費者,最後是消費者自己的選擇。但是如果消費者不知情的時候,實際上他是無從選擇的,他只能選擇便宜,只能看價格。一方面我們認爲還有空間在成本上繼續去優化,能否再低一點的價格供應給我們顧客,但是我絕不在品質上做讓步,除非我直接換品相,把品質做差一點、價格便宜點,但這不是我們要走的路。”

在此前6月30日的視頻中,餘惠勇也曾迴應“水果太貴”相關問題。視頻中,餘惠勇表示,“因爲價格沒辦法降了,我們只能選擇一部分產品,以更優惠的價格回饋顧客。我們現在也採取了各種方式,還得要在成本上儘量去管控。既然顧客有這個呼聲,我們還是要想盡一切辦法,去降低成本,同時想盡一切辦法去回饋顧客。”

賣得貴,賺得卻不多

百果園去年由盈轉虧

百果園於2001年成立於深圳,是一家集水果採購、種植支持、採後保鮮、物流倉儲、標準分級等於一體的大型連鎖企業,2023年1月在港交所上市,成爲“中國水果連鎖零售第一股”。

回顧百果園的業績,在上市之前及上市當年,百果園都是賺錢的。2019年至2023年,百果園淨利潤分別爲2.49億元、0.49億元、2.30億元、3.23億元、3.62億元。

但近幾年,百果園業績都處於下行通道中。2021至2023年,百果園營收分別爲102.89億元、113.12億元、113.9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6.22%、9.94%、0.7%;同期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69.49%、40.35%、11.9%。可以看出增長速度明顯下降。

到了2024年,百果園業績頹勢更甚:營業收入102.73億元,同比減少9.8%;淨利潤由2023年的盈利3.62億元轉爲2024年的虧損3.86億元。這也是百果園首次出現虧損。

據瞭解,百果園定位中高端精品水果,定價基本是其他渠道的1.2倍。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百果園並非如其董事長所說的“不迎合消費者”,相反,爲改善經營表現,百果園也試圖通過優化產品組合和降低毛利率,迎合消費者對高性價比的需求。

去年8月,百果園啓動“高品質高性價比戰略”,包括重新調整定價策略,拓展中低端價格帶產品等。其中一個核心舉措是“好果報恩”活動,截至其今年2月發佈業績預告時,百果園“好果報恩”活動已經進行了六期,六期水果均以低價吸引消費者。

“性價比”一詞在百果園2024年財報中出現了25次。推“性價比”的結果之一,就是侵蝕利潤空間。年報顯示,2024年,百果園的毛利率爲7.4%,比2023年的11.5%下降了4.1個百分點。

年報顯示,2024年百果園的毛利率爲7.4%

去年閉店近千家

壓貨行爲讓加盟商不堪重負

百果園營收主要來自加盟店收入,其加盟店收入佔比超七成。不過,2024年百果園加盟店收入從2023年的85億元減少至74億元。

這背後,是百果園加盟店陷入閉店潮。數據顯示,百果園門店總數由2023年的6093家減少至2024年的5127家,年內淨減少966家。其中,加盟店數量從6081家減至5116家,減少965家;自營門店從12家減至11家,減少1家。

對於加盟店數量銳減,百果園解釋稱,是因爲公司持續優化全國零售門店佈局以提高零售門店的營運效率,鼓勵加盟商將門店從高租金收入比的地段搬遷至低租金收入比的地段,或關閉高租金收入比的門店及關閉經營不善的零售門店,更加專注於租金收入比更可持續的優勢門店。

不過,大量閉店背後更深入的原因,恐怕是加盟商賺不到錢。

百果園的壓貨行爲一直被詬病,比如“壞貨要到百分之三十才能報給公司”“三無退貨的成本全是加盟商承擔”等規定,讓加盟商不堪重負。

多位曾在百果園門店工作的員工、加盟商表示,近兩年的生意不太好做。據一位曾在重慶主城百果園門店工作的員工李鑫(化名)講述,他跟隨的加盟商老闆以20多萬元的本錢逐步開了3家百果園門店,經營三年後,現在虧了30多萬元,有兩家門店倒閉了。

在李鑫看來,百果園的水果確實品質不錯,老顧客黏性強,但公司的壓貨行爲讓加盟商不堪重負。“比如門店日均3000元的業績,公司會分出1500元的貨品讓你去賣,但這些貨品的銷量並不太好,如果加盟商想賺錢,就需要訂購銷量好的單品,但也得設法賣出公司給的貨。”李鑫認爲,這些難銷售出去的貨品堆積在公司庫房,而公司將其轉移給加盟商,主要是讓後者分攤虧損。

除了公司壓貨帶來的壓力,百果園的“無小票、無實物、無理由退貨”服務也增加了加盟商的成本。“很多佔便宜的消費者會退款退訂單,這些虧損也是落在加盟商頭上的。”李鑫說。

此外,由於加盟店衆多,百果園的食安問題也頻繁出現。2024年3月,百果園武漢銀海雅苑店被曝使用腐爛水果製作高價果切、隔夜水果存放冰箱後次日充當鮮果售賣、將2J車釐子當成4J賣等一系列違規操作,引發關注。

2023年11月,上海百果園實業有限公司因提供的翠冠梨產品農藥殘留量超標,被上海市青浦區市場監管局罰款93760元。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針對百果園的投訴累計超過3000條,投訴內容包括“壞果沒有賠償”“懷疑價格虛高”“水果變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