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閒置空間不足 公託設點卡關

臺中市政府計劃在沙鹿區埔子裡活動中心新設公託,居民認爲與長照互相干擾,大力反對。圖/中市府提供

臺中市推動「公託倍倍增」計劃,受限地方閒置或可利用空間不足多所卡關。市府指出,以沙鹿區爲例,公託資源極度匱乏,候補人數高達170人。市府原希望善用埔子市民活動中心增設公託,但居民認爲該處已作爲關懷據點及社區歌唱班使用,恐互相干擾,協調迄今仍未達成共識。

市長盧秀燕強調,自己上任前全市僅有5所公託,如今7年已成長至46所,成長近9倍。她表示,市府會持續努力讓家長「有託可送」。但藍綠議員指出,市府盤點閒置與可利用空間幾乎已達瓶頸,因部分公有設施單位不願共用,導致設點進度受阻。

以沙鹿區爲例,去年人口突破10萬人,2歲以下幼兒近2000人,但目前僅有福興裡1處公託、25個名額,候補人數達170人,是全市託嬰候補率最高區域。家長抱怨,從懷孕等到孩子2歲仍排不到名額,只能仰賴家人協助照顧,「身心俱疲」。

埔子裡活動中心去年落成,市府相中爲新設公託點,但居民強烈反對,認爲長照據點及歌唱班已先設置,增設公託恐造成干擾。原訂本月8日召開的說明會臨時取消,爭議迄今未解。公所表示,市府持續規畫公託需求細節,再向民衆說明。

副議長顏莉敏表示,家長需求迫切,市府應加速盤點其他合適據點,年輕家長等不了,如果能運用既有空間,「蓋一間是一間。」顏莉敏建議,市府可考量原晉江幼兒園閒置空間,或在正規畫中的北勢活動中心預留公託設施,以解燃眉之急。

類似問題不僅出現在沙鹿。大雅區先前也曾發生圖書館與歌唱班共用空間互有干擾的情況,地方議員指出,人口密集區域難找到合適公有空間,設置老少共用據點往往協調費時、爭議不斷。

市府迴應,將以最大誠意與效率持續與地方協調,活化閒置空間、提升社區整體服務量能,讓孩子有託可送、長輩活動不中斷,打造共融共榮的社區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