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弱勢青年就業率3年下滑50%…議員批社會安全網漏洞 市府允強化

民進黨臺中市議員陳俞融等人批評,臺中弱勢青年就業率3年砍半,形同社會安全網漏洞,要求市府改善;市府迴應會改以就業率等實際指標評估,並整合各機關落實橫向資源協助。記者陳敬豐/攝影

臺中市政府推出就業促進與弱勢培植等計劃,協助弱勢青年就業,不過議員發現弱勢青少年就業率3年內從77%下降到50%,近乎腰斬,根本接不住弱勢青少年,形同社會安全網的漏洞,要求徹底檢討現行輔導與轉介流程;市府允諾,會改善相關指標並落實整合資源。

臺中市議會今天針對民政委員會業務質詢。民進黨議員陳俞融、陳淑華、蕭隆澤、張芬鬱、陳雅惠、謝家宜聯合質詢,陳俞融指出,臺中市中低收入戶、家暴被害人、更生少年及「未就學未就業」雙未青少年的就業率,2022年是77.61%,2023年滑落到64.29%,去年更只剩50.72%。

陳俞融表示,市府有數個局處負責相關業務,如教育局每年列管上百名雙未青少年,警察局追蹤曝險少年,但這些孩子離開校園後,局處間的轉介機制失靈,以教育局轉介給勞工局的中途離校學生來說,2022年有48人,去年只剩19人。

陳俞融指出,市府雖編列不少預算,卻分散在各種零碎短效的活動,比如社會局辦理經濟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去年編列1.7億元,只是每月補助弱勢青少年2000餘元,治標不治本,「給他們魚,不教怎麼釣魚」;此外如弱勢青年就業自立培植計劃,補助對象是「穩定就業者」,但弱勢青少年根本找不到工作,看得到吃不到。

陳俞融、陳淑華與陳雅惠等人要求,市府應立即成立跨局處專案小組,檢討現行輔導與轉介流程,並改革績效指標,放棄辦理場次、參與人數等數字,改用穩定就業率或薪資提升等作爲標準;基層職訓與企業誘因也是重要面向,建議市府從此處着手。

副市長賴淑惠承諾,會改善相關局處的服務指標,改以「3個月穩定就業率」等實際指標評估,也會整合各機關,落實橫向資源協助。勞工局長林淑媛說,會持續強化青年職涯諮詢、職場體驗等,改善弱勢青年職涯目標不明確的問題,並輔以實作、陪同面試等機制強化求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