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居民暴增卻發展不均 15區陷人口危機

臺中市人口攀升至286萬人,成爲全國第二大城市,市議員李天生表示,霧峰人口持續減少,憂心城鄉差距加大。(李天生提供)

臺中市人口攀升至286萬人,較前一年增加14萬多人,成爲全國第二大城市,議員6日表示,有些行政區人口數連年下滑,不乏有都會區,包括豐原、北區、霧峰等,還有大安區持續探底,15個區人口減少;但有些則地區則發展飽和,憂心城鄉差距擴大。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豐原正興建東豐快速道路,大甲也在蓋甲安埔大道,城鄉發展一定要均衡,但需要時間。

臺中市去年底設籍人286萬601人,排名前3名分別爲北屯區31萬965人、西屯區23萬6821人、大里區爲21萬2166人;另有不少行政區人口突破門檻,另創新高,其中太平區破20萬人,沙鹿區逾10萬人,清水區達9萬人,梧棲區也有6萬人,烏日區則攀至8萬人,讓臺中市躍升爲全國第二大城。

臺中市人口攀升至286萬人,成爲全國第二大城市,市議員李天生表示,大里人口持續減少,憂心城鄉差距加大。(李天生提供)

不過市議員李天生表示,去年全市有15個行政區人口減少,計有北區、豐原、東勢、大甲、后里、神岡、大雅、新社、石岡、外埔、大安、大肚、霧峰、大里、和平;其中豐原減少785人排名第一,其次爲北區529人、霧峰480人及大雅479人。

李天生強調,人口增減涉及因素衆多,但不少地區人口長期滑落減少,其中大安區2010年縣市合併2萬308人,去年底降爲1萬7793人,連續14年人口減少;中區由2萬2472人降至1萬7904人,至於霧峰、外埔、新社、石岡、東勢、和平等地區至今沒有止跌跡象。

「大安人比豬還不如」!市議員施志昌無奈說,鄉親跟他抱怨,大安養的豬都有2萬多頭,但全區人口不到1萬8000人,感嘆比豬還不如。他進一步指出,大甲、外埔因是偏鄉,建設慢可以理解,但同樣是海線,市府投入的資源不一,清水、人口持續攀升,吸走大安年輕人,加速人口外流,海線發展兩樣情,大安面臨滅村危機!

此外,部分都會區也出現人口減少,李天生說,豐原區合併時16萬5433人,2018年達到高峰16萬7025人,此後一路下滑;大雅、大里也有相同困境。他強調,市府施政偏重人口增長及新興開發地區,造成整體發展不均,相差懸殊,憂心擴大城鄉差距。

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城鄉發展一定要均衡,豐原等山線地區人口減少,市府正積極補建設進度,目前正興建東豐快速道路,經費高達150億元;另大甲、大安在海邊,人口確實流失,也也投入15億建設甲安埔大道,會依地方特色進行發展,不過,就像東豐快一蓋就要6、7年,城鄉均衡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