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站在發展風口卻跌入危機,它如何再度啓航?

人民法院報2024年7月28日頭版頭條

一度站在發展時代風口的新能源公司,因投資失誤深陷破產危機。江蘇泰州中院果斷啓動“預重整”積極搶救,投資人真金白銀輸血帶來企業復活——

追趕綠色“新風口”

“智航”重新啓航

盛夏時節,位於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九龍鎮龍園路的某廠區裡一片忙碌景象,公司新上的兩條生產線正在安裝調試,廠房外,一箱箱組裝完成的新能源鐵鋰電池正在裝車外發……

無塵車間裡,智能化生產線上的機器臂靈活組裝着,該公司生產部長朱永佳全程監控電池卷繞工序。朱永佳說,他就是泰州人,自停產停工後便離開了原企業,重新回到這樣熟悉的生產場景已有一年。

2012年7月,江蘇智航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航)成立。因致力於動力儲能型鋰電池的研發及生產、銷售,智航站在了發展的時代風口,其中某型號儲能電池的銷量市場佔比達到全國第三。

2016年,智航急於依賴資本進行壯大,被某上市公司收購,2018年因上市公司管理出現重大問題,爲該公司對外融資作擔保的智航全面停產、資不抵債,2022年上市公司爲完成資產重組將智航予以剝離。

至此,智航及其子公司負債20多億元,百餘家供應商的債務無法清償,員工工資無法兌現,項目工程款無法結算,這家曾經發展勢頭正勁的新能源公司深陷破產危機。

綠色、高科技是重整價值所在

“智航很可惜,其停產是突發的、斷崖式的。但智航掌握着大型蓄能電池專利技術,而且銷售渠道非常穩定。”該案承辦法官、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金融庭庭長吳翔談道,“雙碳”政策下,作爲國家清潔能源的發展大趨勢,儲能技術是關鍵要素,儲能產業成長性好纔能有效支撐清潔能源的大規模推廣應用。智航的主打電池主要應用於商用、家用和車用綠色儲能,該類產品不僅在國內,在歐洲、北美等市場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除了綠色元素,智航擁有的十多項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也是我們認爲公司具有重整挽救價值的地方。

吳翔有着多年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經驗,他說,面對具有創新特質但因各種原因陷入破產的企業,破產審理團隊要優先想到通過重整進行挽救,推動其重生。

拯救靠的不只是情懷,也不僅僅因爲企業富含的創新特質。泰州中院該破產案件審理團隊經過綜合評估論證,得出智航重整後的債務清償率將會是破產清算2.5倍的結論,重整成功後公司還會在投資、納稅、解決就業等方面體現出社會價值。

“特別是近年來隨着國家產業政策大調整,綠色、環保的新能源產業又一次站在了時代的新風口上。我們對企業的重整前景很有信心。”參與該案審理的法官劉旭談道。

辦案團隊走訪企業車間,瞭解產品情況。

2023年5月12日,正當智航剛剛進入預重整申請審查之時,審理團隊接到消息,在福建省廈門市被凍結的智航廠房設備即將面臨拍賣。

一旦廠房設備被拍賣,即便重整過程招募到合適的投資人,投資人進駐企業後立身之所都不會有。“籠”都沒了,何談“騰籠換鳥”?

“當時真是心情跌到谷底,前期做了這麼多準備,結果卻要被‘釜底抽薪’了。”法官助理陳曦回憶突如其來的司法拍賣所帶來的衝擊時說。

5月14日,審理團隊迅速奔赴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接智航土地網拍事宜,一方面做好與兄弟法院的協調配合,另一方面繼續指導推進預重整各項準備工作,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在智航廠房設備遭遇流拍後,審理團隊高效推進,通過法定程序正式啓動預重整程序。

預重整是對企業更爲積極的搶救

如果說重整體現的是對企業的挽救,預重整體現的則是對有價值企業更爲積極地搶救。通過預重整再轉重整,簡化了程序,給出了試錯機會,降低了時間等成本,提升了效率。

泰州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陳衛兵強調:“預重整過程可以藉助市場手段,準確識別困境企業的重整價值,減少重整制度、時間等成本,維護債務人、債權人、投資人等彼此間的相關利益。”

談到預重整,吳翔形象地說:“預重整就像是預演,將原先在破產程序中要做的評估、審計、確認小額債權等工作都預先做了,如果這一過程發現重整前景不理想,重整申請便可以撤回,從而減少對企業信用和社會穩定的影響。”

早在2022年7月,泰州中院就出臺了《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預重整案件審理要點》,該文件也讓此次智航預重整工作有章可循。

經管理人梳理,智航的債權共計199戶203筆,其中5萬元以下的債權人有150人。預重整階段明確了小額債權人的受償比例。2023年8月,該案順利進入重整程序後,審理團隊將主要精力轉向確保佔普通債權份額43%的信託計劃債權人組能夠表決通過重整方案。

該債權人組包括山西銀行某分行、河北省某國有公司、山東某市銀行等七家單位,他們的多數票同意是智航重整計劃順利通過的關鍵一票。

管理人反饋該債權人組對擬定的重整計劃未過半數同意,爲了達到提前高效對接、充分溝通的效果,審理團隊兵分兩路,踏上積極說服各債權人的斡旋之旅。

“山西某銀行曾明確表示不接受重整方案。我們想方設法找分管行長面對面交流,向其解釋若智航因其反對票而重整失敗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可供清償普通債權的清償率不足2.5%,但是若該企業能夠重整成功,則清償率可以提升2至3倍。”

陳曦回憶:“經過充分解釋,該分管行長聽完就豎起了大拇指,表示想不到法官能爲案件趕赴千里逐個說服債權人,他表示將表決贊成智航重整計劃。山東某市銀行行長對於法官遠道而來與債權人面對面談重整、深入剖析重整後對債權人實現債權有哪些優勢也很是感慨。”

收穫讚賞的那一刻,審判團隊成員內心自豪滿滿。

回想2023年底連續七天的奔波,逐家說服債權人的斡旋和博弈,陳曦說:

當時只有一個信念,只要多爭取一家,方案通過的可能性就增加一分。

天道酬勤,審理團隊的努力付出得到了真切回報,信託計劃債權人組最終表決贊同了重整計劃。

行動派投資人帶來企業的復活

重整期間,在和債權人協商的同時,投資人的招募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推動着。智航重整投資的招募公告發布後,有多家意向投資人前來諮詢。

“投資人是企業重生的輸血源。但有的投資人只是對智航的土地等優質資產感興趣,問其投資何時到位、何時能投入等關鍵問題時都避重就輕,閃爍其詞。”智航曾經因投資失誤錯失發展良機,吳翔和審理團隊成員對智航重整投資人的選擇極其謹慎:

我們得爲智航把好關,不能簡單地找一個“接盤俠”,要精挑細選一個能給企業帶來持續發展的“好婆家”。

經過反覆遴選和權衡,廣東某新能源公司主動拋來的橄欖枝吸引了法院與智航管理人的注意,該公司曾是智航重要的銷售廠商,一直對投資智航表現出濃厚興趣,該公司總經理邰焜與審理團隊、管理人交流時表達出強烈投資意向的同時也表現出了其對智航的發展歷程以及企業的技術、規模的諳熟。

“投資人對市場的研判非常及時甚至超前,提出智航過去的產品有些已經接近市場飽和,會更新換代更符合市場需要的新產品”。劉旭談到與投資人的交流場景。

規劃不僅停留在口頭,更要迅速落實在行動上。爲了考驗投資人的誠意與決心,審理團隊建議管理人將投資人保證金提高至800萬元,而投資人亦如約向管理人交付了足額的保證金成爲了智航的投資人。

“投資人手中現在還有很多智航的客戶訂單,可以說,只需要一條生產線,企業的復活就在眼前。”參與審理本案的法官陳蓉蓉談道。

對於這樣有誠意有行動,且掌握了企業復活密碼的完美投資人,審理團隊確定戰略投資人後趁熱打鐵,建議投資人先行租賃智航的廠房設備,啓動生產準備,充分釋放生產要素。

投資人接受了審理團隊的建議,先行投入5000萬元資金對智航的廠房設備進行升級改造,看到投資意願作爲真金白銀投入了進來,更換的新設備比之前的更智能先進,審理團隊非常欣慰。

“在投資人租賃之際,審理團隊指導管理人與投資人簽訂了較爲苛刻的租賃合同,可見投資人具有誠意與決心。而租金的支付,既增加了破產財產,提高了普通債權的受償率,又爲投資人後期真金白銀持續投入上了一層保險。”吳翔說。

“投資人在預重整前就聯繫智航的老員工重新迴歸,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也因此實現了智航原技術團隊、行政管理團隊、銷售團隊的核心人員迴流。”吳翔補充強調。

2023年4月開始預重整,5月開始安裝調試設備,8月正式進入重整程序,9月已經形成流水線雛形;2024年1月正式投入生產……重整前後,審理團隊每次到企業現場走訪都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廠區生產環境、員工面貌的積極變化。

審理團隊查看企業流水線

重整期間,泰州海陵區政府也給予重整企業充足的優惠政策,行政審批等一路綠燈。管理人有問題、有難點即和法院及時溝通共同解決,整個重整過程多方努力同向發力。

記者日前瞭解到,該重整計劃已基本執行到位。重整後企業年初投產到目前,產能爲每天4萬隻鋰電池,產值達百萬元。目前,公司正在擴大產能,全面投產後公司年產值預計可超過20億元,實現納稅約1億元,新增就業崗位300多個。

秉持能重整就不破產的理念,對於智航這樣高科技附加值、產業前景比較廣闊的瀕危企業,儘量挽救企業讓其重生,已經是泰州地區法院破產案件辦理的鮮明導向。

泰州中院黨組書記、院長楊昌順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着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緊緊扭住創新,爲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指明瞭方向。泰州兩級法院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爲重整制度完善、爲地區新質生產力發展不斷增力。

評 論

在重整中“重振”綠色創新企業

本報評論員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

何爲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立足新發展階段,如何爲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是人民法院能動履職服務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和任務。

抓住核心要素。科技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近年來,人民法院加強對大數據、人工智能、高端芯片、量子技術等技術創新領域成果保護,不斷推動創新技術革命性突破,讓“真創新”受到“真保護”,“高質量”受到“嚴保護”;同樣在破產等類型案件審理中,聚焦新興重點產業,對高技術賦能、高附加值、有着一定產業前景的高科技企業,踐行司法救治理念,加強企業破產重整的司法供給,實現了類似“智航”等創新企業的重生、重振,爲新質生產力發展傾注了法治之力。

重視綠色元素。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是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生產力。國家“雙碳”政策下,構建以新能源爲主的新型電力系統是國家清潔能源發展的大趨勢。《決定》指出:“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泰州中院審理智航重整案中,正是關注到企業的主打產品應用於商用、家用和車用綠色儲能,看到了智航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綠色底色、重整價值,從而義無反顧排除多重困難推進企業重整挽救。

找準關鍵環節。司法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人民法院迴應社會發展需求,並基於對司法本質和司法規律的深刻認識找準關鍵環節,作出積極反應。智航重整案成功的關鍵環節在於迴應新能源企業立在時代風口發展的緊迫性,創新性運用預重整等方式對企業進行更爲積極的搶救,並在預重整階段遴選出優質戰略投資人,啓動廠房改建和新技術安裝調試,穩住了企業生產,使企業在短時間內煥發生機。將公正司法、依法保護與能動履職相結合,才能激發出預重整等創新性做法,這些做法也將源源不斷匯聚成爲司法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動能。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需要人民法院胸懷“國之大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找準司法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切入點和結合點,百舸爭流,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帶來旺盛的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來源: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