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交易量連3季下滑 專家:房價下修風險攀升
▲專家認爲,唯有出口景氣回穩、整體購屋需求與貸款條件同步改善,房市才能擺脫短期循環冷卻。(圖/記者陳筱惠攝)
記者陳筱惠/臺中報導
近期房市交易持續低迷,市場仍處於冷卻態勢,雖然行政院宣佈將新青安貸款開綠燈,此舉被視爲一劑定心丸,預期能解緩「房貸荒」的問題,但專家認爲,唯有出口景氣回穩、整體購屋需求與貸款條件同步改善,房市才能擺脫短期循環冷卻。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73/「精裝修再送家電」有料? 網紅建商批:最爛策略!拚銷售只有1招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分析,臺中Q2房成交金額爲約2379億元,季增38.8%、年成長14.2%,成交量則爲1萬3849件,季增44.1%、年微揚0.5%,值得注意的是,本季成交金額雖創下自統計以來第三高點,但與成交量交叉比對,顯示金額走高主要與高總價產品成交有關,市場在整體買氣未顯著回升。
正心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市場研究室協理陳孟筠指出:「自第七波信用管制上路以來,銀行核貸擴大限縮,導致去年Q4以來交易量急遽下滑,迄今未止跌。在季線表現上,買賣移轉與第一次登記棟數已罕見連續三季雙雙下滑,這在過去相當少見,意味着市場節奏恐怕正迎來結構性轉折。」
▲大臺中房市季成交數量表。(圖/正心不動產提供)
尤其,不少投資型買盤因資金鍊緊繃,被迫提前解約或拋售物件,若解約潮持續擴大,市場將面臨「賣壓增加、買方觀望」的惡性循環,價格鬆動恐引發連鎖反應,進一步動搖市場信心。
再觀察供給面,臺中市建照持續收斂,顯示建商對市場前景趨於謹慎保守,新案開發意願降低,未來新供給量能恐將縮減;使照增加顯示交屋潮仍在釋放,雖可短期推升登記棟數,但同時也可能帶來供給過剩風險;開工案量成長,代表建商仍積極推進既有案量,加速舊案消化,爲中期市場供給提供支撐。
在市場呈現「供給累積、需求偏弱」的結構性失衡。若需求端持續低迷,不僅將造成庫存堆積,增加價格下修與市場調整風險。
另外,依據最新統計,8月共有245間企業、4863人通報實施無薪假,其中製造業即佔191間(78.0%)、4479人(92.1%),成爲關稅衝擊的最大受害者,充分印證臺灣出口依存度過高的結構性風險。
臺中市建築經營協會市場資訊主委白洪章認爲:「目前市場表現主要仍由自住需求所支撐。從大環境觀察,出口下滑直接反映在經濟降溫,加上政策與市場不確定性高,短期內房市需求仍難以復甦。」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73/「精裝修再送家電」有料? 網紅建商批:最爛策略!拚銷售只有1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