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 改善交安 將試辦行人友善區

臺中今年上半年行人交通死亡人數31人,再度居全國第一,議員周永鴻痛斥市府大撒幣卻無法解決問題。(周永鴻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臺中市議會26日市長施政總報告,多位議員輪番抨擊,今年上半年行人交通死亡31人,較去年、前年同期增加,再度居全國第一,要求市府積極規畫「行人友善區」,改善市民步行環境。交通局說明,已擇定部分地區試辦,會與地方溝通盼達共識;另今年上半年交通死亡下降人數及比例皆爲六都最多。

民進黨議員周永鴻指出,根據交通部統計,2024年臺中行人交通死傷2833人、事故件數2972件,均爲六都第一;進一步檢視今年上半年,臺中行人交通死亡31人,同樣居六都之冠,難以洗刷「行人地獄」惡名。

周永鴻提到,市府交通局在行人安全與路口改善相關預算,從2023年1億7600多萬,增加到2026年3億6400萬,4年合計超過10億元,但事故未見下降,反而連年墊底,痛斥市府大撒幣卻無法解決問題。

無黨籍議員吳佩芸說,臺北與新北推動「行人友善區」政策,前年臺北大安區大學裡試辦全國首座「交通友善區」,透過道路型態改善與增加步行空間,事故件數下降22%,成效顯著,建議市府應率先在人潮集中、事故風險高地段試辦。

民進黨議員陳俞融提到,今年1月至6月,臺中行人在「路段中」發生事故死亡15人,是六都第一;發生事故件數也是六都第二,市民連走在路邊都危險,臺中人行道覆蓋率嚴重不足,市民要的是系統性、全面性的改善,而不是零敲碎打、不成氣候的工程。

市長盧秀燕表示,行人違規肇因是少數,駕駛人未遵守交通規則爲大宗;另硬體方面,市府已大致完成易肇事路口交通工程改善,未來將研擬如何加強駕駛人教育。針對試辦「行人友善區」,交通局長葉昭甫指出,已擇定部分區域,會再與地方溝通盼達共識。

交通局說明,依據交通部統計,今年1月至6月交通死亡133人,較2024年同期減少9人,較2023年同期減少45人,下降人數及比例皆爲六都最多。行人部分,交通死亡31人,以高齡長者較多,肇因多爲車輛未依規定禮讓行人最多。